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③,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通“何”,为何,为什么。②迨:贻误,耽误。③蹉跎:虚度光阴。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或谓君不善学( ) ②王生惊觉( )
选出对文中句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
A.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大概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却只有志向但不去思考 |
B.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王生(虽然)更加恼恨,(但)不应该马上就走啊。 |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学习的最大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感到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
D.虽欲改励,恐不及矣:虽然想改过自勉,但恐怕也赶不上了。 |
王生的态度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 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③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④》。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⑤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陶潜传》)
注:①吝情:舍不得。②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③晏如:安然。④来:语气助词。⑤羲皇:古帝伏羲。⑥徽:系琴弦的绳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为乡邻之所贵②家贫不能恒得
③素简贵④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选出与“ 以亲老家贫”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因以为号焉 | B.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
C.以其境过清 | D.能以径寸之木 |
翻译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这说明陶潜出身于官宦之家。 |
B.从陶潜所作的《五柳先生传》的自况来看,他虽爱读书,但是读书不很深入,这也导致他的官位不高。 |
C.陶潜的最大爱好就是喝酒,但是因为家里穷,不能总有酒喝,他的亲朋故旧有时就置酒招呼他去喝,他去就一定要把酒喝完,并且目的是喝醉。 |
D.陶潜为人耿直自爱,“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就是很好的体现。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用讫再火令药熔②尝贻余核舟一
③诎右臂支船④故又名“鬼市”云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2)策之不以其道
才美不外见(4)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下列语句。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
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共11分)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1)余闻之也久
(2)又患 无 硕 师 名 人 与 游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1)即书诗四句()
(2)稍稍宾客其父()
(3)无从致书以观()
(4)同舍生皆被绮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
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 |
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言文阅读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2) 不以千里 称 也()
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4)执策而临之()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之手
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比作“千里马”,而“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你认为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 “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