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
时间 |
地区 |
作者 |
书籍 |
记载的地理范围 |
|
古希腊 |
希罗多德 |
《历史》 |
地中海、多瑙河、波斯地区和北方草原 |
||
前1世纪 |
汉朝 |
司马迁 |
《史记》 |
东起朝鲜,西到大夏、安息,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半 |
|
14世纪 |
伊斯兰 |
伊本·赫勒敦 |
《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史》 |
除伊斯兰传播地区外,周围地区不过是世界的外化而已 |
|
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 |
威尼斯 |
撒贝里克 |
《恩耐阿德》 |
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 |
|
18世纪 |
法国 |
伏尔泰 |
《风教通义》 |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
|
19世纪 |
德国 |
朗克 |
《世界历史》 |
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 |
|
鸦片战 争前后 |
清朝 |
林则徐 魏源 |
《四洲志》 《海国图志》 |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
|
——录于齐世荣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据上述信息,评述研究历史视野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指什么?该模式引发的危机为何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采取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材料一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
会议 |
与会女性比例 |
1949年 |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
10.4% |
1954年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1.9% |
1959年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2.3%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被定格为“家庭主妇角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
新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也都是人们团聚、会友、祈福的重要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年的感受和欢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年时,人们要贴春联、年画、福字等,即将大红春联贴于门的两边,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人们“新年吉庆、驱邪迎祥”。传统春联有:“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等。年画多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如〈福禄寿三星图〉、〈八仙过海〉、〈岳飞大破金兀术〉。
——《过年的传统文化内涵》
材料二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材料三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 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我们要设法把“年”从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传承千载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文化的“年”。人们对年有一种盛情。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指出为什么旧时“过年”显得更加有“年味”?
⑵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年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促成该新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
⑶从材料一至材料二,传统新年的相关内容中,哪些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又有哪些始终未变化?
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人抱怨说:“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随着世界各地区联系的逐渐加强,打破隔阂,相互依存,融入世界是历史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于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这三个占有地盘较小、资源相对不足的帝国主义国家显出不利地位。他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理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推动无限制的全球贸易的机器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它是由23个非共产主义国家在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带着取消或者减少贸易壁垒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主编《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主要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毛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署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历史学家西格佛里斯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
——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遵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现代民主政治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蓝本及其所包含的民主因素(10分,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何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