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
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
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
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

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 B.开阔人们眼界 C.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侵略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射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新陈代射”指的是

A.中国完成了现代化进程 B.统治阶级内部觉醒出现“变局论”
C.西学东渐之风日益盛行 D.中国经常逐渐沦为资本主义附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