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华想知道色拉油的密度,于是他们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动左端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右”或“左”)调;
(2)小明的实验: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55.8g,将烧杯中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注意倒入时色拉油不沾量筒壁),测出倒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如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如图乙.则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 g,色拉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华的实验: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接着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注意倒入时色拉油不沾量筒壁),测出此时色拉油的体积为V1,将量筒中部分色拉油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2,读出量筒中色拉油面对应的示数V2.则色拉油的密度ρ= (用已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4)小明和小华的实验中, (选填“小明”、“小华”)的实验测出的色拉油密度较正确,另一同学的方法会使测量的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8分)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8Ω,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
⑴在图甲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⑵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选填“A”或“B”)端;
⑶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灯变亮,而电压表示数在变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明正确连接好电路后,某次实验中,电压表读数为l.8V,电流表示数为0.24A。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选填“A”或“B”)端滑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⑸小明认为利用该实验还可以测出灯泡的灯丝电阻,于是他根据以上测得的两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灯丝电阻后发现两次测量的灯丝电阻相差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后开始实验。
⑴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得到上表中的三组数据,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过程中,该同学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实验中该同学将图中10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2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使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移动。
为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
⑴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 (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⑵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理由是.
(6分)如图是我们在实验室或课堂上做过的一些实验,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⑴图甲中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乙是___________(填写科学家名字)实验装置,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丙中导线时继时续与电源接触时,收音机发出喀喀声,证明了的存在。
⑷图丁中,将线圈一端引线上的绝缘漆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掉了半个侧面,放在磁铁上方后通电,线圈就会转动起来,这样便做成了一个简易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请写出一种操作方法:.
在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小杰在家里饶有兴趣地做起了小实验,他找了一枚缝衣针.在“吸铁石”上擦了几下,然后用一根细软的棉线将缝衣针悬挂起来并保持水平,结果发现静止后针尖总是指向南方,这说明缝衣针已经磁化成一枚小磁针,为验证奥斯特实验,小杰把通电的台灯(60w)导线移到缝衣针的上方,并靠近缝衣针平行放置.结果发现缝衣针并未发生偏转,带着疑问,小杰在物理课上与大家展开讨论,形成两种不同观点.
观点A:台灯有两根导线,其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相抵消
观点B:台灯导线的电流小,产生的磁场太弱,不足以让小磁针偏转
这时,老师让小杰用两节干电池和一段电阻线(12 Ω)重新做这个实验,结果缝衣针发生了偏转。请你回答问题:
(1)磁化后,这枚缝衣针的针尖是_______(S/N)极.
(2)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_。
(3)课堂讨论中形成的两种观点,可以否定的是观点_______ (A/B),写出分析(计算)推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