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 (填操作名称)、洗涤、烘干、称量、计算。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 。
方案二: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硫酸反应后,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产生CO2的体积,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 。下图装置中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方案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33.4g;
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35.6g。
(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2)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 。
(3)E装置的作用是 。
(4)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RobertBoyle)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了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多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 |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
为探究淀粉的水解,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银氨溶液,温水浴 现象A淀粉
水解液
中和液
碘溶液现象B
⑴取少量反应液,用碱中和硫酸,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如果现象A是出现光亮的银镜,说明淀粉 (填“已水解”或“未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另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碘溶液,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如果无明显现象,证明淀粉已经 ,如果溶液出现蓝色,证明淀粉 (填“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
![]() |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浅,冷却后
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塑料、橡胶和纤维”时,我们对几种纤维的性质进行了科学探究。
①取一小块纯棉布、羊毛织物(或蚕丝织物)和尼龙布,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②另取上述材料各一小块,分别浸入10%H2SO4溶液和3%NaOH溶液中,微热5~6min,取出用水漂洗、烘干。③把通过②处理过的织物与没有用酸、碱处理的织物进行对比。
回答下列问题:⑴完成实验现象记录表。
灼烧情况 |
受10%H2SO4溶液影响情况 |
受3%NaOH溶液影响请况 |
|
纯棉布 |
易燃烧,有烧纸的气味,灰烬一触即碎 |
轻微 |
轻微 |
羊毛(或蚕丝织物) |
接近火焰卷缩,有味,灰烬为黑色、膨胀易碎的颗粒 |
||
尼龙布 |
接近火焰卷缩,有特殊气味,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 |
几乎不变 |
几乎不变 |
⑵通过本次探究,你认为合成纤维(如尼龙)与天然纤维相比较,其突出性能是;
⑶对于纯棉布、羊毛(或蚕丝)和尼龙布衣物,你认为可以在较高温度下熨烫的是;
⑷加酶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制剂可以使奶渍、血渍等多种蛋白质污垢降解成易溶于水的小分子肽。在洗涤纯棉布、羊毛(或蚕丝)和尼龙布衣物时,你认为不能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是。
将Zn投入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盐酸中,H2的生成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解释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纵坐标为H2的生成速率,横坐标为时间)。
答: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