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1班开展“科技革命与人类生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理解学习】
恩格斯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成功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1)英国的“变革”把人类带入哪一时代?这场变革首先从什么行业开始?
【读图说史】
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示意图
(2)这种变化和哪个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论从史出】
分析下列表格中与英国有关的史实,请分别写出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史实1 英国棉纺织品出口1776—1780年间每年为670万英镑,1797—1800年则增加到4143万英镑;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790年增至760万吨,1836年又增至3000万吨。 |
史实2 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出植物枯死。晾晒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
(3)影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学习】
(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
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改革:一次是20年代初期的苏俄,一次是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世纪末期以来的中国,①请写出前两次改革的名称。②简述第三次改革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形式。
(2)下面材料反映了三次改革的举措或影响,阅读后回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
![]() |
![]() |
材料一 |
材料二:蓝鹰标志 |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
①材料一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②材料二反映了30年代的美国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③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
(3)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发30年成就的认识或体会。(至少两点。4分)
时间碑刻成历史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1858年,印度成为帝国王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三: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块狭长地带,聚集了一万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设计和制造电脑芯片为主,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有人统计,199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名百万富翁;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 400亿美元。“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1)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据图,说说其产生的相同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说说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6分)
(3)据材料三,说说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两国有着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材料三:2008年3月“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 2008年5月日本救援队赴四川震区救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3月13日凌晨,应日本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包机前往日本,参加救援行动。中石油公司也向日本捐款2亿。
(1)2012年是中日建交多少周年。
(2)材料一中国和日本很早就往来密切。请你列举出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
(3)材料二所述《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成哪次大规模的“讨伐”行动,结果是什么?
(4)我们要铭记历史,也要展望未来。你认为中日关系应该怎样发展?(2分)
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所在,请写出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成就。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他主持修建的 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的见证。
(3)“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列举我国现代促进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法律文献一例。
(4)“和平共处”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本质体现,举出古代促进世界各民族间和平往来,不同文明交流融合、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例。
(5)你认为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说出两点即可)
问答题:
材料一: 在取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后,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开始了探险航行,主要目的是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材料二: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材料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十六、七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说出一例具体史实)
(2)15世纪初至30年代,我国一位航海家也进行著名的远航活动,这位航海家是谁?他的与远航活动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3)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请用一个发生16世纪的非洲的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论点。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