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的题目。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
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
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擢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
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
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刻意:专心一意 |
B.未尝出一语干进干:干预、干涉 |
C.犹虞其复用,力排之虞:担忧 |
D.诡辞欺君,吾不为也诡辞:怪诞不实之言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②未尝出一语干进
③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 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
B.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
C.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
D.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
B.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是举人,已仕未仕皆可。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以前权势颇重。魏晋主簿常参机要。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明清县署仍称主簿。系低级事务官。 |
D.“擢” 指官吏的选拔提拔,“假”“署”都有暂任代理官职的含义,“徙”“出”是指京官调任地方官,“征”“辟”常指官员的征召招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
C.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
D.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2)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第:落第 | B.玄宗奇之奇:引以为奇 |
C.房琯布衣时与甫善善:友好 | D.恃恩放恣恣:放纵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琯兵败于陈涛斜 ②一夕而卒于耒阳 |
B.①帝许之②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
C.①严挺之乃有此儿 ②乃游东蜀依高适 |
D.①既至而适卒②未维舟而江陵乱 |
下列句子能分别表现杜甫“生活困顿”和“为人傲诞”的一项是
A.①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②尝凭醉登武之床 |
B.①自负薪采梠②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
C.①武卒,甫无所依 ②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 |
D.①游衡山,寓居耒阳②自棹舟迎甫而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参加科举落第,却因文章写得好得到玄宗赏识。 |
B.杜甫上书为房琯说情,肃宗大怒,将两人都贬出了朝廷。 |
C.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刚到东蜀投靠高适,高适又去世了。 |
D.杜甫举家到荆楚之地避难时,江陵发生了变乱,耒阳聂县令亲自划船迎接杜甫。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道人问真
苏轼
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乃求去。闻公致仕,复来汝南,公常馆之,使伯和父兄弟为之主。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问真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顶,公用其言,病辄已。忽一日求去甚力,公留之,不可,曰:“我有罪,我与公卿游,我不复留。”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问真出城,顾村童使持药笥。行数里,童告之求去。问真于髻中出小瓢如枣大,再三覆之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良酒也。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元祐六年十一月二日,与叔弼父、季默父夜坐话其事,事复有甚异者,不欲尽书,然问真要为异人也。
(选自《东坡志林》)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问真是一名道士,自言是潍州人,曾与文忠公交游,后称自己有罪便辞别了文忠,最终,徐的存亡不被人知道。 |
B.道士徐问真医术高妙,能够把手指当作针、把土当作药来治病,能用汲引气血的方法治疗足疾,而且效果显著。 |
C.徐问真受到了欧阳文忠公一家人的盛情款待,治愈了欧阳文忠公的足疾,还将治疗足疾的口诀教给了作者苏轼。 |
D.这篇文章叙事简约,所记人事,大多三言两语,但思想情趣毕现,刻画了一个医术精湛、行为奇异的道人形象。 |
下面的文句断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
B.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
C.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
D.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
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3分)
②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一向 |
B.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 |
C.扶辇下除轿子 |
D.自分已死久矣料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久之诚甘乐之 |
B.因谓武曰因泣下沾衿 |
C.皆为陛下所成就子为父死亡所恨 |
D.何久自苦如此何以过陵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苏武“忠君爱国”的一组是(3分)
①陵降,不敢求武 ②惶恐饮药而死
③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④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⑤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⑥南乡号哭,欧血
A.①④⑥ | B.②③④ | C.①⑤⑥ | D.③④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须臾,出从后到,知母为贼所略,欲追贼。兄弟皆云:“贼众,当如何?”出怒曰:“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贼望见出,乃共布列待之。出到,从一头斫贼四五人。贼走,复合聚围出,出跳越围斫之,又杀十馀人。时贼分布,驱出母前去。贼连击出,不胜,乃走与前辈合。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出曰:“卿欲何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比舍妪独不解,遥望出求哀。出复斫贼,贼谓出曰:“已还卿母,何为不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出得母还,遂相扶侍,客南阳。
建安五年,关中始开,出来北归,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出曰:“田民不堪冠带。”至青龙中,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於今年八九十,才若五六十者。
鱼豢曰:昔孔子叹颜回,以为三月不违仁者,盖观其心耳。夫濮阳周氏不敢匿迹,鲁之朱家不问情实,是何也?惧祸之及,且心不安也。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三国志·魏书十八·阎温传》节选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以绳贯其手掌,驱去。绑着 |
B.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靠近 |
C.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回避 |
D.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他们的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出“孝”的一组是()
①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②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
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
④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
⑤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
⑥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平年间,三辅之地发生动乱,因为饥饿,鲍出兄弟几个让老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一同出去采莲子,为老母亲做饭。 |
B.鲍出得知母亲被贼人掠走后,明知贼人众多,寡不敌众,仍然和兄弟一同追赶贼人,并且接连杀了十几个贼寇,最后迫使贼人放回他的母亲。 |
C.鲍出以笼负母的做法,被乡里士大夫传为佳话。为彰显鲍出的孝义,乡里士大夫举荐他到州郡为官,但鲍出以平民百姓不能做官为由推辞,表现他淡泊名利高尚节操。 |
D.文章认为鲍出出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虽然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但他的为人举止与那些情深义笃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真是“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
(2)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应在8处以上)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名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