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乙是甲的局部放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可能表示的细胞是 。
A.黑藻叶肉细胞 | B.大肠杆菌细胞 |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 D.人口腔上皮细胞 |
(2)图乙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是 (填编号)。
(3)若把甲图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图中⑥处液体浓度将 ,在此过程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
(4)在光照充足处,给图甲所示的细胞提供14CO2,在结构①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5)图甲细胞和人体肝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主要体现在 期。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分析回答:
(1)甲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期,乙表示过程,丙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
(2)丙过程通过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核糖体上。
(3)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次。甲过程所需的酶有。
(4)科学家运用技术可探究甲过程的特点。若甲所示模板分子为 ,将其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3次甲过程,则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
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
(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mol/min。
(5)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
(1)图1中,细胞①经图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有。
(2)图1中细胞③的名称是,细胞⑤中有个DNA,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填序号)。
(3)图2中,CD段可表示期,细胞④应对于图2中的段,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段。
(4)图2中出现GH段的原因是。
选取A、B植株的细胞进行如下图操作,请回答问题:
(1)实现图中的①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的发生用到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处理,体现了细胞膜的性。
(3)杂种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与有关,它通过④⑤过程形成杂种植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
(4)如果原生质体A为小鼠的浆细胞,原生质体B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诱导二者融合时,独特的方法是用处理。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物质) 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特性;表中①应为;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