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泊白沙渡
真山民①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②。与鸥分渚③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杜鹃④。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他痛遭国亡,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称。②暝烟:傍晚的烟霭。③渚:水中小块陆地。④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什么作用?
“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小题。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①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②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释】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
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古称金陵)。标题中“次……韵”是古人作应和诗歌的一种格式,请仔细观察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并调动你的阅读积累,理解“次韵”特点。


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古墓中。
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一句意蕴深厚,试做赏析。
词的下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运用什么手法抒发怎样的感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精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③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选文第①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

A.赋的写法 B.比兴写法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第②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一项是()

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
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