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B处出现蜡烛的像.
(1)实验中选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原因是 .
(2)某同学选择与A处蜡烛外形相同的另一根蜡烛,将其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与B处的像完全重合,他这样做是想验证 .此研究方法叫做 。
(3)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实验在 (明/暗)环境下效果更好。
(4)小明拿走蜡烛A、B,换上棋子,再将棋子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中的 种情形。
(5)某次实验操作时玻璃板的位置被移动了,板后的棋子B无法与板前棋子A的像重合.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小轿车内物品在前挡玻璃里所成的像在车子的 (正前方/偏上方/偏下方)。
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
(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 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如图甲是小鹏探究“水和油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时间两试管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在油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2)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实验过程中两个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水的沸点低于 ,原因是此时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标准大气压。
(4)若试管中油的质量为水质量的2倍,由图象可知: 。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做伏安法测定值电阻实验。
(1)按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后,电流表示数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 的阻值为 ;
(2)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记录了每次测量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数值,计算出每次测量所对应的 的阻值,再求 的 ;
(3)小明又设计了另一种测量电阻 的方案,电路图如图丙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 的阻值已知,电源电压未知。请你完善下列相关操作步骤,并写出电阻 的表达式;
①断开 ,闭合 、 ,用电压表测 两端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为 ;
② (填各开关的状态),用电压表测 两端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为 ;
③电阻 的阻值表达式为 (用 、 、 表示)。
(4)小明在完成实验后,利用图丁所示的电路,测出了额定电流为 的小灯泡 的额定功率。电路中定值电阻 的阻值已知,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未知。请你完善下列相关操作步骤,并写出小灯泡 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
①断开 ,闭合 、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 ,小灯泡 正常发光;
②断开 ,闭合 、 , ,读出电流表示数为 ;
③断开 ,闭合 、 ,调节滑片至最左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 ;
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 (用 、 、 、 表示)。
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选取了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定值电阻 、 、 、 的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
(1)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改变接入电路的定值电阻阻值大小,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来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 不变,测量并记录不同电阻所对应的电流。
(2)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选填“阻值最小”或“阻值最大” 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经检查,电流表、电压表连接无误,则电路存在故障可能是 (选填“开关断路”、“定值电阻断路”或“滑动变阻器断路” 。
(3)排除故障后,小明首先将 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控制值为 ,再将定值电阻由 换成 后,接下来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下接线柱方向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 ;当把 的定值电阻换成 的定值电阻进行第四次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都超过 .若仍想成功完成第四次实验,在不更换现有电源和滑动变阻器的前提下,应重新设置定值电阻两端的控制电压的最小值为 。
(4)小明完成实验,分析记录的实验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 。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个外形不规则且不溶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已知该固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1)测量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天平平衡。
②把该固体放在天平左盘,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该固体的质量为 。
③用量筒测该固体的体积时,用细线将小金属球绑在固体下方(具体测量过程如图乙所示)。该固体的体积为 。
④该固体的密度为 。
(2)实验结束后,小明没有利用天平和量筒,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和足量的水又测出了小金属球的密度,具体过程如下:
①用细线系着小金属球,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小金属球的重力 ;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挂在测力计下的小金属球完全浸没在水中(小金属球没有碰到烧杯底和侧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
③该小金属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 ;
④该小金属球的密度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