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造成的后果是 ;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 ,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 (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
(1)试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时,他应在 (填“A”或 “B”)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 “变大”、“不变”、“变小”)。
小明和小丽在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除了电源(3v)、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外,还有可供选择的(A)定值电阻;(B)小灯泡.
(1)为了完成研究还应选择的器材(填序号) ;理由是: .
(2)用笔划线完成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你所选的器材在图中用接线板代替),并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小明通过实验得出了下表(一)中的数据,请读出图中两表的示数,记在表中最后一列的空格处.
表(一)
电压U/V |
0.5 |
1.0 |
1.5 |
2.0 |
|
电流I/A |
0.05 |
0.1 |
0.15 |
0.2 |
(4)小丽通过实验得出了下表(二)中的数据,并且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少”的结论.小明观察并检查了小丽所连接的电路后,告诉小丽…. 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表(二)
电压U/V |
0.5 |
1.0 |
1.5 |
2.0 |
电流I/A |
0.25 |
0.2 |
0.15 |
0.1 |
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为了观察圆柱体逐渐放入水中时的浮力变化情况,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要匀速、缓慢向下放,使圆柱体处于________状态.
(2)测出圆柱体的重力为5N,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3)实验时应先测圆柱体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浮力.改变操作先后顺序会使浮力的测量结果偏_________.
(4)探究完浮力和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后,还想探究浮力是否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一个定值电阻R的阻值.
序号 |
1 |
2 |
3 |
U/V |
1.1 |
2.2 |
2.7 |
I/A |
0.1 |
0.2 |
0.3 |
(1)电压表和电阻R的连接关系为________联.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没有示数.下列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电流表损坏 B.电压表损坏
C.电流表和电压表位置互换 D.电源没电
(3)问题解决后,测得三组电压、电流值如上表所示.则R的阻值为________Ω。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当作平面镜的玻璃板应和底面白纸_________.透过玻璃板观察,让棋子B和棋子A的像A′重合,此时B到玻璃板的距离和A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如果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A′和B中仅能看见__________.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如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