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选自《居士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远而弥存也弥:久长 |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华:茂盛 |
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C.而散亡磨灭吾尝终日而思矣 |
D.亦因以自警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欧阳修认为古之圣贤能“不朽而存”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是怎样一种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8处)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喻。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选自许慎《说文解字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居年余,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未几,擢江苏巡抚。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诏嘉其实心除弊。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以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异数也。妻亦严正,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起谢之。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节选自《清史稿》)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将军忤。忤:抵触 |
B.俾旗丁及漕运仓场 俾:使 |
C.京漕积习相因因:沿袭 |
D.坐会疏措语不经坐:居留,停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起“廉洁”的一组是( )
①行勘圩堤,落水致疾②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
③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④以起家清贫,留赡其妻
⑤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⑥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
A.①④⑥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 ③⑤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
归有光
公讳宪卿,字廉甫。世居苏州昆山之罗巷村,以耕农为业,父始入居县城。山阴萧御史鸣凤奇其姿貌,曰:“是子他日必贵,吾无事阅其卷矣。”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历迁郎中。吏在司者,莫不怀其恩。江右田土不相悬,而税入多寡殊绝。巡抚傅都御史议均之。公在粮储道,为法均派折衷,最为简易。
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临清。先是虏薄京城,又数声言从井陉口入掠临清。临清绾漕道,商贾所凑,人情恇惧,公处之宴然。或为公地,欲移任。公曰:“讵至于此?”境上屯兵数万,调度有方,虏亦竟不至。师尚诏反河南,至五河,兵败散,独与数骑走莘县,擒获之。在镇三年,商民称其简静。瓯宁李尚书自吏部罢还,所过颇懈慢。公劳送礼有加,李公甚喜,叹曰:“李君非世人情,吾因以是识其人。”景王封在汉东,未之国,诏命德安造王府,公董其役。奏水灾,乞蠲贷。亲行鄂渚云梦间,拊循之。
公仕宦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居家。山东获贼,湖广营造,东南平倭,累有白金文绮之赐。而提督采运之擢,旨从中下,盖上所自简也。公事母孝谨。每巡行,日遣人问安。还,辄拜堂下。母茹素,公跽以请者数,不得已,为之进羞膳。
在江陵,有所使吏迟至。公问其故,言:“方食市肆中,又无马骑。”故事,台所使吏廪食与马,荆州夺之。公曰:“彼少年,欲立名耳。”竟不复问。所居官,廉洁不苛。采办银无虑数百万,先时堆积堂中,公绝不使入台门。第贮荆州府,募召商夷,赏购过当,人皆怀之。故总督三年,地穷边裔,而民夷不惊。以是为难。
余与公少相知,诸子来请撰述。因就其家得所遗文字,参以所见闻,稍加论次,上之史馆。谨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清绾漕道,商贾所凑凑:会合、聚集 |
B.亲行鄂渚云梦间,拊循之拊循:安抚、抚慰 |
C.盖上所自简也简:简缩、精简 |
D.稍加论次,上之史馆论次:论定编次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耕农为业臣以供养无主 |
B.而税入多寡殊绝渔父见而问之曰 |
C.公处之宴然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D.吾因以是识其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李宪卿一身廉洁为政不苛的一组是()
①吏在司者,莫不怀其恩②公在粮储道,为法均派折衷
③累有白金文绮之赐④“彼少年,欲立名耳。”竟不复问
⑤公绝不使入台门⑥募召商夷,赏购过当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公祖上世代居住乡村,历以耕种为业,至其父方始迁入县城居住,山阴萧御史为李公的姿容相貌所惊奇,对他很是赞赏,认定此人日后必定显贵。
B.李公任临清兵备之职时,面对人心惶惧的局势,毫不畏惧,泰然处之,拒绝了他人所作的调任安排,采取措施积极防御,调度得法,最终俘获了虏帅。
C.李尚书自吏部被罢官还乡,沿途所到之处对他均怠慢无礼,惟李公的态度和行为与众不同,以礼迎送,倍加热情,李尚书非常高兴,内心赞叹不已。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而成,从中可见李公的为人为官之道。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虏薄京城,又数声言从井陉口入掠临清。
(2)景王封在汉东,未之国,诏命德安造王府,公董其役。
(3)母茹素,公跽以请者数,不得已,为之进羞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几字伯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①城此州,苟外水可引,何待今日?无为虚费劳人也!”几不答。未几,水果至,凿五池于通逵,民大便利。
孙沔荐其才堪将帅,换②如京使、知宁州。俗喜巫,军校仗妖法结其徒,乱有日。几使他兵伏垒门以伺,夜半尽禽之。侬智高犯岭南,几上书愿自效,以为广东、西捉杀。道闻蒋偕、张忠战没,疾驰至长沙,见狄青曰:“贼若退守巢穴,瘴毒方兴,当班师以俟再举,若恃胜求战,此成擒耳。”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几言于青,出劲骑五千,张左右翼捣其中坚。贼骇溃。进皇城使、知泾州。陛见,辞以母老,丐复文阶归养。仁宗谕之曰:“泾,内地也,将母莫便焉。”命特赐冠帔。曾公亮荐之,复以嘉州团练使为太原、泾原路总管。
夏人寇周家堡,转运使陈述古摄渭帅,几移文索援兵,不听,率诸将偕请,又不听,乃趣以手书。述古怒,移几为凤翔,且劾生事。朝廷以总管非转运使所得徙置,遣御史出按,述古黜,几亦改鄜州。召判三班院。边吏告夏人趋大顺,英宗问几。几曰:“大顺天险,非夏人可得近,正恐与赵明为仇尔。”帝曰:“明之子奔马入城,几为所掩,卿料敌一何神也。”以为秦凤总管。
几得谢二十年,放旷嵩、少间,间与人语边事,谓张耒曰:“比见诏书禁边吏夜饮。此曹一旦有急,将使输其肝脑,而平日禁其为乐,为今役者不亦难乎?夫椎牛酾酒,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耒敬识其语。再加通议大夫,卒,年八十一。
其议乐律最善。尝游佛寺,闻钟声,曰:“声澌而悲,主者且不利。”是夕,主僧死。在保州,闻角声,曰:“宫微而商离,至秋,守臣忧之。”及期,几遇疾。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注)①郭汾阳:指唐名将郭子仪。安史之乱平息后,郭子仪功封汾阳王,故称。②换:以文职换为武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邠地卤,民病远汲病:怨恨 |
B.辞以母老,丐复文阶归养 丐:乞求 |
C.又不听,乃趣以手书趣:催促 |
D.耒敬识其语识:记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几使他兵伏垒门以伺作师说以贻之 |
B.移几为凤翔,且劾生事若属皆且为所虏 |
C.间与人语边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D.宫微而商离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
B.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
C.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
D.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几小时候性情豪放不羁,与众不同,长大后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发奋读书考中进士,经范仲淹征辟做了邠州通判,从此踏入仕途。 |
B.刘几在宁州机智地擒获借妖法作乱的军校,在岭南战事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狄青出谋划策。击败侬智高,这都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
C.刘几辞官后,虽然身处乡野,仍关心国事。有时会和人谈起边疆的军情,对于诏书禁止边关官吏夜间喝酒一事,刘几不完全赞同。 |
D.刘几精通乐律,曾游佛寺听到钟声,预料寺中主持会有不幸,结果应验;听到号角,预料守臣有忧患,到了秋天。他自己患病去世。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郭汾阳城此州,苟外水可引,何待今日?无为虚费劳人也!
(2)几言于青,出劲骑五千,张左右翼捣其中坚,贼骇溃。
(3)夫椎牛酾酒,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广:扩充 |
B.而讽于仁自引去讽:讽刺 |
C.有德不谙大计谙:懂得 |
D.帝遣行人存问存:慰问 |
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
B.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
C.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
D.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
C.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 |
D.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后来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2)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