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

A.晚清社会不同阶层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
B.立宪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强大的社会风潮
D.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一场政治运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古罗马的等级制把政治权利与兵役义务紧密结合起来。第一等级的公民人数少,社会地位高,他们交税最多,尽的军事义务也最多,所获政治权利也就最大。这样()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有利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C.体现了“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原则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时钟变慢
B.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尺子变长
C.时间是绝对独立于空间的不断流逝着的长流
D.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