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
| 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 | B.颁布定国是诏 | C.预备立宪 | D.南北和谈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
|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