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如何检验CO2已收集满                     ,检验CO2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实验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该实验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D.红磷燃烧结束后,要等装置冷却才能打开弹簧夹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按上图C所选用的药品和称量方法进行实验,反应停止后,可观察到天平不平衡,该反应(“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8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字母);除过氧化氢溶液外,通常还需要的一种药品是,其作用是;若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A、B、C、D、E五种物质,在常温下A、B是液体,C是气体,D是黑色固体,E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A、C、E的化学式:A,B,E
(2)A和C内含有的同一种元素名称是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下图所示是铁丝(图1)和硫(图2)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的一端要系一根火柴的原因是,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水的目的是
(2)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火焰;图1和图2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水的目的(“相同”或“不相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