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便(   )还家
补充省略部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 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 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清静亡为    

④虽富贵不事也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4)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贵州通志(节选)

贵州,山川形胜,则复岭密箐 ,迅流急湍,非有平原广泽之沃衍 也。虽僻在西南一隅,然东楚、西滇、南粤、北蜀,不与外夷接壤,因居然腹里之地也。前代皆羁縻 勿绝,至明始置郡县。大约山势峭削,少平原广野之观,水流急湍,无舟楫灌注之利。师旅官吏之经费,多仰给于邻境,然大定、南笼扼云南之咽喉,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思南,遵义为四川之辅车 ,都匀、黎平处粤西 之肘腋,少有不靖 ,不免有震邻之虞 ,则物力虽瘠薄,而形势固居要害矣。

自有明隆庆时,易程番府为贵阳,遂为省会之首郡。南南笼,西安顺,北遵义,东连平越、都匀,地处十三郡之中。而贵山北峙,南明东环,灵秀亦甲于诸郡。

【注释】①选自《乾隆贵州通志》,志,是一种史书。②箐qìng:山间的大竹林。③衍:平坦之地。④羁縻mí:古代朝廷对地方的笼络控制。⑤辅车:辅为颊骨,车为牙床。⑥粤西:即广西。⑦靖:安宁。⑧虞:忧患。

(1)选文中,大定、南笼、思州、平越均为古代地名。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示意图、中ABCD四个位置,思州最可能在   

注:图片仅为示意图,不是当时的实际地图。

A.A

B.B

C.C

D.D

(2)请摘录选文中概述贵州地理位置优势的两处文句。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则复岭密箐

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前代皆再羁縻勿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C.易程番府为贵阳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D.地处十三郡之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文言文阅读。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况守 时,府治 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 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 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 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 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B.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功效

C.

文卷悉烬 悉:全,都

D.

喝使归舍 舍:房舍,住宅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

以伤先帝之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

所以威行而无怨/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

于是不可及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B.

【乙】文况钟"威行而无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

C.

【甲】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上相比于【乙】文更加具体生动。

(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 物喜

刀劈狼首(《狼》)

B.居庙堂之高 忧其民

得之 生(《鱼我所欲也》)

C.发于声, 后喻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舜发 畎亩之中

皆以美 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

上下 白(《湖心亭看雪》)

B.把酒

表涕零(《出师表》

C.衡于虑,而后

盗窃乱贼而不 (《大道之行也》)

D.征于

未尝稍降辞 (《送东阳马生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予尝 古仁人之心   

②行 乱其所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5)《岳阳楼记(节选)》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

(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的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

【链接材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 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 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 ,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以,介词,根据。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 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意义

字源法

行者休于树

   

迁移法

故虽吏事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查字典

属余为记

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zhǔ:①连缀;连续。②(意念)集中在一点。③同"嘱",嘱咐。

   

(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

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

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3)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4)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5)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