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便要( )还家
补充省略部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吴氏家。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时吴氏家延师儒。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求士为己用,闻鼎有才。鼎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
属①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②,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任期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①属:交付。②受赇(qiú):接受贿赂。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吴氏家(寄居) |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改变) |
C.时吴氏家延师儒(迎接) | D.有司请除吏(减除)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生子而能业温故而知新 |
B.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C.吏部请命鼎为之公将鼓之 |
D.其见称如此其人视端容寂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鼎遂为吴氏诸子师。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詹鼎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1,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2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3。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4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5者也。……此皆言其可目6者也。
——(李渔《芙蕖》)
【注释】①群葩(pā):百花。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③妍:美丽。④迨至:等到。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
花。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⑥目:观赏。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陶渊明独爱菊(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二)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九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
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
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 |
齐师伐我 |
伐竹取道(柳宗元《小石潭记》) |
|
B.故 |
公问其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
C.属 |
忠之属也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
|
D.其 |
其乡人曰 |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段(一)中,作者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岳飞是抗金名将,根据(一)(二)两段文字,分别概括他们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
⑶但当涉猎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 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店铺。 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 常找高手过招 B 观摩他人下棋
C 善于知识迁移 D 善于思考领悟
E 坚信天下无敌 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