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
|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
|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
|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
| 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 | 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籍 |
| C.历史地理专著 | D.介绍西方知识的著作 |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受命指挥清军战船三百多艘,将领士卒三万多人从铜山港出发,乘南风之势进军澎湖、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
|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 D.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
|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
|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 职业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A.汉代江南地区 | B.唐代关中地区 |
| C.宋代太湖地区 | D.明代苏杭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