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 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mL 1.0×10-4 mol·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
(3)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 mol/L。
硫-氨热化学循环制氢示意图如下:
(1)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反应2能量转化主要方式为 。
(3)反应3中控制反应条件很重要,不同条件下硫酸铵分解产物不同。若在400℃时分解,产物除水蒸气外还有A、B、C三种气体,A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400℃时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4是由(a)、(b)两步反应组成:
H2SO4(l) =SO3(g) +H2O(g),H=+177kJ•mol-1……(a)
2SO3(g)2SO2(g) + O2(g),
H="+196" kJ•mol-1……(b)
①则H2SO4(l)分解为SO2(g)、O2(g)及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SO3分解实验。以SO3起始浓度均为cmol·L-1,测定SO3的转化率,结果如图,图中Ⅰ曲线为SO3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Ⅱ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反应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SO3的转化率。
i)图中点X与点Z的平衡常数K:K(X) K(Z)(选填:>,<,=);
ii)Y点对应温度下的反应速率:v(正) v(逆)(选填:>,<,=);
iii)随温度的升高,Ⅱ曲线逼近Ⅰ曲线的原因是: 。
PbI2是生产新型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甲胺铅碘的原料。合成PbI2的实验流程如下:
(1)将铅块制成铅花的目的是 。
(2)31.05g铅花用5.00mol·L-1的硝酸溶解,至少需消耗5.00 mol·L-1硝酸 mL,同时产生 L(标准状况下)NO。
(3)取一定质量(CH3COO)2Pb·nH2O样品在N2气氛中加热,测得样品固体残留率
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样品在75℃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
①(CH3COO)2Pb·nH2O中结晶水数目n= (填数字)。
②100~200℃间分解产物为铅的氧化物和一种有机物,则该有机物为 (写结构简式)。
(4)称取一定质量的PbI2固体,用蒸馏水配制成室温时的饱和溶液,准确移取25.00mLPbI2饱和溶液分次加入阳离子交换树脂RH中,发生:2RH(s) + Pb2+(aq) = R2Pb(s) +2H+(aq),用锥形瓶接收流出液,最后用蒸馏水淋洗树脂至流出液呈中性,将洗涤液合并到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用0.002500mol·L-1NaOH溶液滴定,到滴定终点时用去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0.00mL。计算室温时PbI2的Ksp (请给出计算过程)。
丹参酮ⅡA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中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丹参酮ⅡA中含氧官能团为 和 (写名称)。
(2)试剂X的分子式为C5H11N,则X的结构简式为 。
(3)C→D的反应类型为 。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
Ⅱ.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状结构,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写出以CH3CH=CHCH3和CH2=CHCHO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MA(醋酸钙、醋酸镁固体的混合物)是高速公路的绿色融雪剂。以生物质废液——木醋液(主要成分乙酸,以及少量的甲醇、苯酚、焦油等杂质)及白云石(主要成分MgCO3·CaCO3,含SiO2等杂质)等为原料生产CMA的实验流程如下:
(1)步骤①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2)步骤②所得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写化学式);步骤②所得滤液常呈褐色,颜色除与木醋液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的焦油有关外,产生颜色的另一主要原因是 。
(3)已知CMA中钙、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出水率(与融雪效果成正比)关系如图所示,步骤④的目的除调节n(Ca)∶n(Mg)约为 (选填:1∶2;3∶7;2∶3)外,另一目的是 。
(4)步骤⑥包含的操作有 、过滤、洗涤及干燥。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0mol A、0.10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如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只改变一种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图1图2
(1)若t1=20s,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 ;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t0为坐标原点)
(2)若t2~t3阶段,C的体积分数在不断地变小,则此阶段v(正) v(逆) (填“>”、“=”、“<”); t3~t4的平衡常数K= 。
(3)t5~t6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
(4)t1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加入0.08mol A,0.2mol C,则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5)在温度和容积不变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反应体系的总压强不变
C.生成2mol C的同时生成3mol AD.2v生成(A)=3v生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