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
| A.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 | B.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 |
| C.社会主义社会 | D.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
|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
|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
|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 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
| 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
官营手工业西周起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