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契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
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在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境上与宋末郑思肖画作《无根兰》相类似的是
A.长![]() |
B.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
C.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D.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
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 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
C.世界![]() |
D.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
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
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
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中共“十五大”明![]() |
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 B.提高了生产效率 |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 D.破坏了国民经济 |
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上述言论主要着眼于
①缓和社会矛盾
②扩大内需
③降低失业率
④提供社会保障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