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
|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毛泽东同志在不同时期的言论:
①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②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③思想问题,人民内部的问题,不能够采用粗暴的方法来解决。
④我们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长些时间,在钢铁和其它重工业产品上赶上或超过英。下列按时间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④①②③ | D.②③①④ |
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其目的是
| A.推动农工运动的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 |
| B.实现“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其田” |
| C.达成“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 |
| D.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财源”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 920年曾指出:“从(1 9 1 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
|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
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
|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