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C.梭伦 | D.彼特拉克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
浙江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 |
《贞观长歌》塑造了李世民及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形象。下列镜头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是
A.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 B.唐太宗正聚精会神欣赏《墨梅图》 |
C.房玄龄用楷书书写奏折,陈述国事 | D.御书房悬挂着文征明的书法作品 |
王老师上课展示了一幅有关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教学图片,你认为它反映出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是
A.描绘了大运河两岸繁华景象和魅力的自然风光 |
B.反映 “夜市”出现和白银广泛使用的情景 |
C.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采矿业 |
D.这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的风俗生活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