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知奇也。
何曰:“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众辱之曰 众:众人
数以策干项羽 干:干预
C.坐法当斩 当:判处
D.壮其貌 壮:雄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②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
B.①羽以为郎中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
C.①于是王欲召信拜之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D.①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能死,出我袴下 |
B.何为斩壮士 |
C.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
D.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早年落魄,在别人家里寄食,受尽冷眼。他一怒之下,愤而离去。由此可见,韩信是个胸怀大志之人。 |
B.面对淮阴少年的无理挑衅,韩信选择了接受胯下之辱,忍受了市人的嘲笑和误解,展现出能屈能伸的品格。 |
C.韩信初时追随项梁,后属项羽,都不能得到重用;刚归汉时,虽有滕公的举荐,也没得到汉王的赏识。 |
D.在萧何的建议下,汉王最终决定重用韩信,拜他为大将军。这一结果,令汉王全军将士都很意外。 |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六处。
定 公 问 君 使 臣 臣 事 君 如 之 何 孔 子 对 曰 君 使 臣 以 礼 臣 事 君 以 忠
(选自《论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霍光字子孟,剽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剽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仆射窃识视之识:做标记 |
B.光甚谊之谊:通“义”,认为……忠义 |
C.众庶莫不多光多:增加 |
D.咸称述焉称述:称赞,称道 |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B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C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D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每次从下殿门进出,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
B 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而尊贵得宠。长大以后,就探访询问知父亲是霍中孺,正好任剽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河东太守到郊外迎接,他背着弓箭先驱马到平阳旅舍,派手下人迎接霍中孺。
C 霍光坐在朝廷中间,会合丞相以下大臣讨论决定立谁。广陵王已经不用在前,还有燕刺王因谋反而被诛灭,他儿子不在讨论范围中。
D 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尚冠里曾孙家中,让他沐浴以后赐给他皇帝之服,太仆用轻便车迎接曾孙到宗正府用斋,然后进未央宫见皇太后,受封为阳武侯。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2) 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 | 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 |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 |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 |
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 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骏马名骓,常骑之。
(2)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阅读下而后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思,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十七年眷,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恨与邵公同死耳恨:遗憾 |
B.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语:告诉,对……说 |
C.赋四诗旌其功旌:旌旗 |
D.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多:称赞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单骑见捷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B.良玉为置酒/为远近所惮 |
C.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 |
D.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吾尝终日而思矣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①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②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③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 ④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
⑤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 ⑥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⑤⑥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 |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
把下列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舍,见隐娘,悦之,云:“问押衙乞取此女教。”锋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铁柜中盛,亦须偷去矣。”及夜,果失隐娘所向。
后五年,尼送隐娘归。一家悲喜,问其所学。曰:“隐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几里。及明,至大石穴中,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猱极多。尼先已有二女,亦各十岁。皆聪明婉丽,不食,能于峭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尼与我药一粒,兼令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可断。逐令二女教某攀缘,渐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猱百无一失。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能使刺鹰隼,无不中。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其来也。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于都市,不知何处也。指其人者,一一数其过,曰:‘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刃广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药化之为水。五年,又曰:‘某大僚有罪,无故害人若干,夜可入其室,决其首来。’又携匕首入室,度其门隙无有障碍,伏之梁上。至瞑,持得其首而归。尼大怒:‘何太晚如是?’某云:‘见前人戏弄一儿,可爱,未忍便下手。’尼叱曰:‘已后遇此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某拜谢。尼曰:‘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曰:‘汝术已成,可归家。’遂送还,云:‘后二十年,方可一见。’”
锋闻语甚惧。后遇夜即失踪,及明而返。锋亦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忽值磨镜少年及门,女曰:“此人可与我为夫。”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镜,余无他能。父乃给衣食甚丰,外室而居。
(节选自唐·裴铏《传奇》小说 《聂隐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度其门隙无有障碍(音duó ,揣测) |
B.隐娘初被尼挈(音qiè, 带领) |
C.无有蹶失(音jué , 摔倒) |
D.受以羊角匕(通“授”,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决其首来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
B有尼乞食于锋舍孰与君少长?曰:长于臣
C皆决其首而归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以药化之为水父不敢不从,遂嫁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是()
A.隐娘十岁的时候,有一个尼姑看中了她,主动要求教育隐娘,被聂锋拒绝之后,强行抢走了隐娘。 |
B.知道了隐娘身怀杀人绝技之后,聂锋非常害怕,也不甚怜爱她,所以将她嫁给了磨镜少年。 |
C.隐娘受训四年后,刺杀技巧已非常高超,已能在白天于城市中刺杀人,而不被旁人看见。 |
D.尼姑将隐娘带到山中,给她一颗灵药和一把二尺长的宝剑,让她与猿猴一起在峭壁上接受训练。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三回。
《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C.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
D.《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
(2)后遇夜即失踪,及明而返。锋亦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乙)司马迁传
班固
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恨私心有所不尽恨:愤恨 |
B.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查 |
C.此其所蔽也蔽:短处 |
D.至于采经摭传摭:搜集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吴之民方痛心焉 |
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
C.迹其所以自伤悼所以游目骋怀 |
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
B.甲文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
C.甲文中作者借任安要求其“推贤进士为务”,陈述了自己不能听从的理由,由此引发了一大篇愤激之词。词中向好友任安直接表明了自己是受冤的,文字间多含着怨恨之气,世态炎凉。 |
D.乙文中班固认为司马迁写史视野广博,著述详尽,勤奋努力,极具才能,尽管他辨证地指出了其在经济与是非观等方面的不足,但是对其才能的称赞之情却尽显无疑。 |
翻译文中划线句。
(1)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2)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