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天上午,我们在牛角湾割草,狗剩突然神秘地说:“咱们到南河滩摸德顺爷爷的西瓜吧!”“行!”四虎乐得蹦起来。但是,怎么去摸呢?德顺爷爷吃睡都不离瓜田。大家都蹙(cù)起了眉头。“有了,都过来!”狗剩把我们找到一堆,头抵头说出了他的主意。 “咳(hāi)!绝啦。”四虎跳起来喊。可当他看到蹲在一旁的山菊时,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坐在地上说:“那山菊怎么办?”“让山菊先回家,等咱们摸来西瓜再叫她……”“谁稀罕你们摸的西瓜,不是自家的,吃了会肚子疼。”没等狗剩说完,山菊就红着脸气呼呼地走了。
狗剩出了什么主意?其他成员有什么反应?一个“蹦起来”说明了什么?
。
德顺爷爷吃睡都不离瓜田,侧面反映出了什么?
。
“有了,都过来!”狗剩把我们找到一堆,头抵头说出了他的主意。“咳(hāi)!绝啦。”四虎跳起来喊。狗剩出了一个什么主意?为什么没有明确说出来?此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突出了什么?
。
可当他看到蹲在一旁的山菊时,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坐在地上说:“那山菊怎么办?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
。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划去在文段带点字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犹如() 颤动()
(4)作者是从()、()、()这三个方面描写潮水的,按照从()到()的顺序描写。
(5)这两段话运用了很多比喻手法,把潮水的声音比作()和();把白浪比作()、()和()。
(6)仿照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一句话。
阅读片断
一桶水倒在干沙滩上,水立刻无影无踪,沙子表面上却湿漉漉的,好像吸满了水。但是抓一把湿沙子却挤不出一点水来。这是因为沙子并没有真正把水吸进去,而是让水顺着无数个缝隙流走了,这只能算“过水”。这样的沙子再经风吹日晒,就会立刻干燥如故了。
而海绵呢,却与沙子不同。将一块海绵浸如水中,再拿出来看时,它已经喝得饱饱的,用手一捏,就可以挤出许多水来,可见海绵是吸到了水,并且储存起来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学习上存在的与此相似的两种情况。有的同学读书很不认真,一翻就是几页,一目十行,只看字面,不动脑筋,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书本一类,一无所获。这正是“沙子过水式”的学风。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在看书学习中,不但做笔记,而且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融会贯通,真正掌握了知识,这正是“海绵吸水式”的学风。
我们应该提倡“海绵吸水式”的学风,吸得进去,挤得出来,读了书就长了见识,增加了学问,而不能像沙子过水似的看了一遍书却一无所获。
(1)“干燥”的“燥”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3)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用“—”画出沙子过水式的学风。用“~”画出海绵吸水式的学风。
(5)给短文加题目写在横线上。
(6)你喜欢哪一种学风?为什么?
(7)读了短文,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阅读片断
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chā chà)的人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tiáo diào)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告别网吧,把握自己。把握自己,就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
(1)划掉文中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向往()迷恋()操控()约束()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沉迷 ()
A、使人陶醉 B、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 C、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爱好
②花样年华()
A、模糊 B、样子像花 C、黑白混杂
(4)把“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改为反问句。
(5)用“——”划出“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危害大”意思的句子。
(6)假如你身边有同学沉迷于网络,你应怎样劝告他?
课 外 提 优
中 秋 赏 月
今天是中秋节,月亮一定比平时更加壮丽迷人,于是我约好同学一起到景山公园去赏月了。
当夕阳西下时,我们向万春亭进发了。道路两旁绿树浓密,小草丛丛,不知不觉天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登上亭顶极目远眺,啊!北京城的夜景多么迷人啊!
远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密密层层地排列着,在夜幕的笼罩下,仿佛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影影绰绰,迷迷茫茫。近处,无数条大街小巷交错着,穿插着,好像是一张精心织成的大网。夜的降临也给花草树木披上了一件朦胧的外衣。无数盏电灯闪耀着,远远望去仿佛是嵌在建筑上的金星,又像是光亮的珍珠撒遍全城。
正在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快看,月亮出来了!”立刻,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东方。果然,天空中浮云飘舞,天边隐隐出现了一道金色的亮光。这淡淡的光越来越亮,越升越高。
我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里,只见东方的天际出现了一道娥眉般的月牙,正一纵一纵地向上升。随着月亮缓慢地升高,它周围的云已由暗蓝色渐渐地变成紫微微的了。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最后,月亮奋力一跃,终于冲破了云朵的阻挡出现在天空。瞧!多像一个圆圆的大金盘呀!刹那间,同学们欢笑起来:“月亮升起来了!月亮升起来了!”万春亭上欢呼声此起彼伏。此刻,我的心完全被月亮夺去了,似乎那美丽的灯海、宏伟的建筑、平静的湖水、浓密的树木顿时都显得黯然无光了,就连那满天的星斗,也好像刹那间消失了。皓月当空,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暗蓝色的天幕上,那颜色美得可爱。在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听着关于月球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不禁抬头向空中望去,只见一片红云飞来,挡住了月亮的小半边脸,好像给它蒙上了美丽的面纱,红云在飘动,月亮在上升。啊!这是一幅多么绝妙的画卷呀!
月光皎洁而又明亮,它照亮了大地,沟通了人们的心。我们说呀,笑呀,跳呀,唱呀,万春亭上一片欢腾。难忘的赏月情景,将永远印在我们的心灵中。
(1) 按要求写成语。
①如:影影绰绰(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此起彼伏(成语中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的第3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把交错、穿插的大街小巷比作__________;把______比做朦胧的外衣;又把______比做______和______。这样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
(3) 文章的4、5两个自然段重点写了月亮升起的情景:起先,接着,最后。看着那金黄的圆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在我心中黯然失色了许多。
(4)“啊!这是一幅多么绝妙的画卷呀!”在文中是指怎样的情景?请用“____”画出相关的语句。
(5)中秋时节,在万春亭上,我们难忘________________;我们难忘_________________;我们难忘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吧。
观看鸟的神奇表演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来到了森林公园中的鸟园。那里的鸟真多,天上飞的、树上站的、草丛中钻的、地上走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到处都是鸟声鸟影,我真是应接不暇。
不知谁叫了一声:“赶快去观看鸟的表演啰!”我和妈妈随着叫声,跟着导游小姐来到了鸟的乐园。哦,观看的人真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你瞧,一位抹着口红、衣着漂亮的红衣少女宣布:“鸟的鸣声表演开始!”首先是乌鸦以它那动听的歌喉“呱呱呱”地唱着,好像在对观众说:“我的鸣声多么好听啊!”接着是长着金黄色羽毛的小黄鸟“叽叽喳喳”地鸣叫着;紧接着是猫头鹰拍打着翅膀,张大嘴巴鸣叫着;最后是聪明的八哥鸟,一会儿学人“呜呜呜”的哭声,一会儿又学人“咯咯咯”的笑声,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更有趣的是观看鸟的智力表演。黄莺学拉车子一摇一晃;鹦鹉爬天梯,步步升高;画眉鸟学算术,计算准确无误。最吸引人的是杜鹃辨认人民币。台下三位观众手中分别拿着壹元、伍元和拾元纸币,聪明的杜鹃飞到手持拾元钱的那位观众手中,把拾元钱衔到嘴里再回到台上。台下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用“”画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
(2)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鸟的鸣声表演的顺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两部分,“鸟的鸣声”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用”____”画出描写鸟多、鸟鸣叫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