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选自世界近代史的两部文献纪念币和封面,前者是1989年发行的300周年纪念币,后者是文献封面。据此回答。
材料二 历史图片见证了历史的演变,读图回答
材料三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图一和图二分别记录的是哪两部文献?这两部文件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2)依据图三回答,19世纪中期的美国面临哪一社会问题?依据图四指出,它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得以解决的?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人民会有如此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答:
(2)在这次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哪一项?( )
A.奖励生产 | B.推行县制 | C.统一度量衡 | D.承认土地私有 |
(3)根据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答:
(4)通过对变法的学习,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你从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答: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传说时代的哪一人物的事迹?
答:
(2)根据图1,都江堰主要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答:
(3)图1体现了修建都江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都江堰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
(4)材料一和二的治水英雄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最值得我们纪念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2分)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
(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从中国古代这种现象中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考试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中原王朝开放、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使唐朝出现了开放活泼的文化新气象。大唐王朝以相当健康的心态接纳外部世界,并受到外部世界的尊敬。
请回答:
(1)根据所述,唐朝先进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2)完善此制度有的关键人物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4)请说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
(5)请说出唐朝时为发展民族关系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
(6)请说出唐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回答下列党史有关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4)
(2)党的哪一次会议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2)
(3)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明了什么理论?简要概括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2)
(4)邓小平同志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哪一理论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