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当时,这一著名法典( )
| A.因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而制定 | B.从法律上详细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
| C.实质上始终是古代罗马的基本法 | D.首次遏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 |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和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
|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 建立起民主政治 |
|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
| C.官僚政治趋向完备 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
|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 公民参与城邦政治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
| C.经商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会地位 | D.“海禁”政策影响了他的茶叶出口 |
《横渠先生行状》中记载张载的生活:“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学者有问,多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闻者莫不动心有进。”材料表明张载
| A.重视立身处世的道德自励 | B.重视教育、开门纳徒 |
| C.主张穷理格物、明道德之善 | D.积极从政、以道德化人 |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 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
|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