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 和汉武帝 “独尊儒术”,二者对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 )
| 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
|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
|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
|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
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
②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
③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从下表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列强放弃对华经济侵略是纺织业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 |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提出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
| C.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 D.民国初年纺织业部门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
据记载:“从1900—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
|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
|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
|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
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两位同学结论相互矛盾 |
| B.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
| C.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 |
| D.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 |
经济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工业在中国不断增多……在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军阀主义夹缝中,我们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国人致力于实业……曾出现三大热潮。下列哪项是第二次热潮形成的原因之一( )
| A.洋务运动对近代商办企业的诱导作用 |
|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其提供了条件 |
| C.内外交困下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
| D.反对“二十一条”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的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