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少游,钜鹿人也。早以吏干知名,历职至朔方水陆转运副使。肃宗幸灵武,杜鸿渐等奉迎,留少游知留后,备宫室扫除之事。少游以肃宗远离宫阙,初至边藩,故丰供具以悦之。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干戈耀日,于灵武南界鸣沙县奉迎,备威仪振旅而入。肃宗至灵武,殿宇御幄,皆象宫闱,诸王、公主各设本院,饮食进御,穷其水陆。肃宗曰:“我至此本欲成大事,安用此为!”命有司稍去之。
累迁卫尉卿。乾元二年十月,议率朝臣马以助军,少游与汉中郡王瑀沮其议,上知之,贬渠州长史。后为京兆尹,请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已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正员三品已上、诸王,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敕从之。迁刑部侍耶。
大历二年四月,出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四年六月,封赵国公。贾明观者,本万年县捕贼小胥,事刘希暹,恃鱼朝恩之势,恣行凶忍,毒甚豺虺。朝恩、希暹既诛,元载当权,纳明观奸谋,容之,特令江西效力。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
在洪州二年,少游为观察使,承元载意苟容之。及路嗣恭代少游,到州,即日杖杀,识者以是减魏之名,多路之政。大历六年三月己未卒于官,赠太师。
少游居职,缘饰成务,有规检,善任人,果于集事。前后四领京尹,虽无鹤赫之名,而龊龊廉谨,有足称者。 《旧唐书·魏少游传》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丰供具以悦之丰:使……丰富 |
B.安用此为安:哪里 |
C.迁刑部侍郎迁:升官 |
D.多路之政多:增加 |
下列各组句子在括号里补充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肃宗)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 |
B.朝恩、希暹既诛(豺虺) |
C.到州,即日杖杀(贾明观) |
D.而(为人)龊龊廉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少游为迎驾,曾在灵武南界鸣沙县用盛大的仪式来迎接,被肃宗批评并被去除了官职。 |
B.在京兆尹任职期间,魏少游提议一定品级的官员及其亲属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职位,得到批准。 |
C.魏少游在洪州任观察使期间,庇护了权臣元载的党羽贾明观,他在洪州的名声最终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
D.魏少游于大历六年三月己未死在官任上,被朝廷追赠为太师,他前后曾经四次做过京兆尹的官。 |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
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
B.越国以鄙远 |
C.焉用亡郑以陪邻 | D.子犯请击之 |
与“以其无礼于晋”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燕王拜送于庭![]() |
B.![]() |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D.苟![]() |
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1)既东封郑(2)公从之
又欲肆其西封臣之壮也
A.(1)相同,(2)不同 | B.(1)相同,(2)相同 |
C.(1)不同,(2)相同 | D.(1)不同,(2)不同 |
下列句子属于激起秦穆公痛恨晋国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C.邻之厚,君之薄也 | D.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荥阳郑德懋,尝独乘马,逢一婢,姿色甚美,马前拜云:“崔夫人奉迎郑郎。”鄂然曰:“素不识 崔夫人,我又未婚,何故相迎?”婢曰:“夫人小女颇有容质,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郑知非人,欲拒之。即有黄衣苍头十余人至,曰:“夫人趣郎”进辄控马,其行甚疾,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崇垣高门。郑立于门外,婢先白,须臾,命引郑郎入。进历数门,馆宇甚盛。夫人著梅绿罗裙,年可四十许,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侍婢八九。郑趋谒再拜。夫人曰:“无怪相屈耶!以郑郎清族美才,愿托姻好。小女无堪,幸能垂意。”郑见逼,不知所对,但唯而已。
向暮,一婢前白,女郎已严妆讫。引郑郎出就外间浴以百味香汤左右进衣冠履佩。美婢十人扶入,女年十四五,姿色甚艳,目所未见。郑遂欣然,遂成礼。明日,夫人命女与就东堂,女善弹箜篌,曲词新异。郑问所迎婚前乘来马,今在何许,曰:“今已反矣。”
如此百余日,乃白夫人曰:“家中相失,颇有疑怪。乞赐还也。”夫人曰:“适蒙见顾,良深感慕。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郑亦泣下。乃大宴会,与别曰:“后三年,当相迎也。”郑因拜辞。
郑乘马出门,倏忽复至其家。其家人云:“郎君出行后,其马自归,不见有人送来。”郑始寻其故处,唯见大坟,旁有小冢。其左右人传:“崔夫人及小郎墓也。”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郑曰:“生死固有定命。苟得乐处,吾复何忧。”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明日乃卒。——唐·张读《宣室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奄:突然 |
B.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涂:通“途”,道路 |
C.向暮,一婢前白向:对着 |
D.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悉:详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可四十许其可怪也欤 |
B.郑见逼,不知所对适蒙见顾,良深感慕 |
C.乃悉分判家事乃大宴会,与别 |
D.何故相迎 无怪相屈耶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 | B.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 |
C.倏忽复至其家 | D.明日乃卒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荥阳人郑德懋,曾经有一次独自骑马出行,遇到一名姿色非常美丽的女子,强行把他连人带马请进一座庄严华丽的大宅院。 |
B.郑德懋听说崔夫人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非常害怕但不得已只有答应,后来见其女儿姿色甚艳,这才高兴起来。 |
C.郑德懋在崔家停留了百余日后,因思念家中亲人而要求回家,崔夫人和女儿没有强留,在一次大宴会后洒泪相别。 |
D.郑德懋回到家后再去寻找崔夫人宅院,只见大坟与小冢林立,郑悲痛欲绝,三年后他知道自己死期已到,安排好家事后溘然而逝。 |
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 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 进 衣 冠 履 佩。
②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
译文:
③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典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绣衣博带,周游郡国。后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左原者,陈留人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成谢服焉。
茅容字季伟,陈留人也。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疏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孟敏字叔达,钜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
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林宗见而拔之,劝游学官,遂为诸生傭①。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雠问②,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后征辟并不起,号日 “征君”。
黄允字子艾,济阴人也。以俊才知名。林宗见而谓曰:“卿有绝人之才,足成伟器。然恐守道不笃,将失之矣。”后司徒袁隗欲为从女求姻,见允而叹日:“得婿如是足矣。”允闻而黜遣其妻夏侯氏。妻请大会宗亲为别,因于众中攘袂数允隐匿秽恶十五事而去,允以此废于时。
(节选自《后汉书·郭符许列传》,中华书局)
【注释】①储:受雇为人劳动,此处指受雇为人劳动的人。
②雠问:辩驳问难。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疾之以甚疾:嫉妒 |
B.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游:外出求学 |
C.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奇:认为……奇 |
D.三公俱辟,并不屈云辟:征召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说明郭泰尽心于教育的一项是()
①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②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
③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
④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疏与客同饭。
⑤然恐守道不笃,将失之矣。
⑥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泰虽然出身贫贱,但是学业有成,曾一时名重京师,后传授知识,教育成就很大。 |
B.被有些人认为是恶人的左原,受郭泰耐心教导的影响,最终还是停止了报复行动。 |
C.对茅容、孟敏、庾乘,郭泰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学习,使他们终有所成。 |
D.郭泰称勉黄允才能杰出,告诫他坚守道德,后黄允受袁隗指使抛弃妻子被舆论鄙弃。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译文:
(2)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醉白堂记【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 ,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采表于后世表:表露 |
B.文致太平致:传达 |
C.而皆有侈心焉侈:夸大 |
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泣而书之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B.岂其所欲哉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C.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D.忠彦以告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
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
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君 子 其 处 己 也 厚 其 取 名 也 廉 是 以 实 浮 于 名 而 世 诵 其 美不 厌 以 孔 子 之 圣 而 自 比 于 老 彭 自 同 于 丘 明 自 以 为 不 如 颜 渊。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
C.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