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谐社会、公平优先、效率兼顾。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其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薪酬差由12倍降至7到8倍。这样的薪酬结构,进一步缩小了普通职工与企业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又考虑到了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
材料二: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资还没有真正分开;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改革是指正在推进中的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材料三:2015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一是推行“一口受理”,不让地方、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断了腿;二是实行“限时办理”,防止审批事项久拖不决;三是严格“规范办理”,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四是坚持“透明办理”,杜绝暗箱操作;五是推进“网上办理”,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打造服务型政府。
(1)结合材料一,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
(2)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
材料一:2013年,国家有关铁路市场开放的政策接踵而至。3月份,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铁道部的行政职责将划归交通运输部;8月上旬,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9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提出了尽快在铁路等七个领域向民资推出一批项目。这些政策,表明了国家已经要打开铁路市场的“大铁门”。
材料二:铁路市场的开放并不主要是希望民营企业来修铁路、经营铁路,而是希望能够吸纳到民间资本,由国家进行统一规划修建铁路。铁路改革的目的是政企分开,一方面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是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其最终指向是减少权力的肆意干预,让市场最大限度地决定铁路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1)我国的铁路建设为什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2)铁路市场开放后是否还需要政府的调控?为什么?
2015年1月1日,主题为“涅槃:适应新常态,凝聚新共识”的第三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在福州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中国经济CDP增速进入下行通道,转入中高速或中速增长;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增长转型。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根据材料,从“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角度,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15年“双11”全天的交易数据: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超过9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然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1497件。网络购物遭投诉,虽不能全部定义为网络诈骗,但肯定是网络购物存在欺骗的成分。如所谓的降价是先提价再降价、如所买的物品与照片上的物品相差甚大、如退货遭遇困难、如遭遇虚假购物网站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国家规范网购市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黑龙江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黑龙江省在建设美好乡村的规划中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消费需求。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继续实施电网改造等政策。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会议强调指出,财政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国家财政在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