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黑龙江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黑龙江省在建设美好乡村的规划中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浙江省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材料一:图、2009-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


表、2014年浙江省城市环境治理情况

项目
同比变化情况
全省城市污水排放量28.28亿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2.8%
城市污水处理量为25.39亿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4.3%
城市污水处理率89.8%
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8%
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7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3.4%

材料二: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张鸿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诺,要掀起一场环境保护的执法,打造杭州的“西湖蓝”。 事实上,“西湖蓝”作为杭州市试图通过真金白银打造的新名片,针对的是整个环境的治理。因此,人们担心“西湖蓝”会不会像北京在APEC峰会之际一度出现的“APEC蓝”一样倏忽一现,其实打造西湖蓝的“底气”所在,张鸿铭市长已经说得很清楚。“今年,杭州要消灭黑臭河,争取杭钢、半山电厂年底停产,淘汰所有黄标车,新增2500辆新能源车,对全市3800多个工地进行全覆盖监管,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污染治理”。这不是全国两会上临时拍脑袋就能表态、敢表态的话,而是一场掷地有声的宣战。
材料三:杭州重现“西湖蓝”,是对百姓健康与生活品质的一种担当意识,是对改善中国乃至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责任意识。在这场真刀真枪的杭州环境保卫战中,杭州要兑现“西湖蓝”的承诺,没有功利可图,没有表面文章可做,只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与脚踏实地的实干。如果“西湖蓝”中还有所谓的功利,那么用功的是政府,获利的是民众。通过这个承诺,要让杭州市民永久恢复记忆中头顶上的那片清澈蓝天,让人们永远放心呼吸清新空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永远的杭州“西湖蓝”?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对“如果“西湖蓝”中还有所谓的功利,那么,用功的是政府,获利的是民众。”这句话的理解。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出席公祭仪式并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这一天,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及海外侨胞通过集会、鸣笛、默哀、烛光祭、网上添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祭活动。
面对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鼓吹中国威胁论,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甚至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表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是要更好地激发起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依据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意义
(2)依据材料,运用“政府职能”、“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举行国家公祭日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其市值达到2300多亿美元,超过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
材料一:在15年前,刚创立的阿里巴巴还是一只“丑小鸭”。仅仅经过15年,阿里巴巴就由一只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的跨国公司,其得益之处在于:勇于创新,不同于国外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企业以服务大型企业为主的经营方式,阿里巴巴主要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打造不断学习、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梦幻团队;设立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建设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
材料二:阿里巴巴的成功.对中国成千上万的中小创新型企业既是激励,也是梦想。中国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为这些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汹涌而至的改革大潮扑面而来,类似马云和阿里巴巴成功的故事仍将延续。
(1)根据材料一,判断阿里巴巴所属的公司类型,并说明阿里巴巴的成功对其它小微企业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延续更多类似马云和阿里巴巴成功的故事,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

材料一: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童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目前,世界强国为争夺制空权而开展大规模的太空竞赛.中国政府主张在平等互
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我国政府主张的正确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