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理解。
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我不但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苦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要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5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这又是个奇迹。我得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母亲于是毫不犹豫给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贴贴。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为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qiè)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作者的母亲从___________时开始学习泰文,那时我才______,便做了__________的教师。每当晚饭之后,________做功课,___________则学泰文。不过______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 _______、_________或报纸、泰语娴熟之后,她又学________。现在她又做了______________的教师。
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
(1)形容坚持不懈。(         )
(2)心里怎样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记忆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
从下面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那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母亲奋发求学这件事,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实践题:你的母亲有什么值得你学习,请简单地写出几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拓展阅读。
家乡古城墙
长江之畔,古城墙围成了我的家乡。城墙的外面是清清的护城河,那岸边垂河的柳树多情地看着自己水中的丽影。
家乡小城共有六个门。东大门门外有一座拱桥,叫九龙桥,因桥身有九条石雕龙头而得名。桥的那头是一根六米高的九龙柱,柱子上九条巨龙栩栩如生,脱石欲出。我常常喜欢站在桥头,内心感受着桥下静静的涓涓细流,目光抚摸着不远处矗立的古城墙。这动与静、现实与历史的交融,让人不能不感叹岁月的沧桑。
每每走在古城墙上,厚重的历史总让我觉得自己回到了古战场。依稀间,旌旗飘飘,西风猎猎,将军们在城头指挥,千军万马在城下厮杀。战马的sī jiào( ),兵刃的kēng qiāng( ),炮火的hōng jī( ),巨石的gǔn luò( )……一切仿佛就在身边,就在眼前。触摸着青石砖上的累累痕迹,我似乎在抚摸着历史的肌肤,那么近又那么远,那么真切却又那么模糊。
从城头向内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偶尔露出一角仿古楼台,就像草原上牧羊女那若隐若现的黄头巾。墙内的土坡很陡,满是各样的灌木,坡上古树盘虬的裸根就像一级级台阶,形成了一条条小路。沿着路缓缓走下城墙,又是一条青砖叠成的古道。“春见桃花迎面笑,冬闻梅送暗香来”,走在这里,不由得令人如痴如醉。
夜色下的古城,一样美丽。
登上宾阳楼,远处闪烁的霓虹灯散发着现代气息,千家万户的灯火透露着祥和的氛围,让人安宁。坐在亭中的石凳上,看着流动的车河川流不息,听着齐墙的松树沙沙作响,夜风习习,月光如水,温一壶酒吧,举起酒杯,可否邀得月宫的嫦娥?
小城的秀丽无法说够,小城的故事无法说完,小城的底蕴无法说透,我愿做小城墙头那株小草,在风中摇曳,在风中欢笑,在风中吟唱,在风中低声诉说她的名字:荆州古城。
1.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造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填写括号中的词语。
战马的( ) 兵刃的( ) 炮火的()巨石的( )
3.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来描述古城墙的呢?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夜色中的古城墙上欣赏到了怎样的城市夜景呢?请你列举一些关键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家乡的古城墙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守望相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而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入而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故乡的榕树
故乡房屋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的榕树,以它们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
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一段树心被烧空了,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它昂着头,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做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很远很美的地方去……老榕树不为生活的磨难屈服,顽强地生长。
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却因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于是有天夜里,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大雨把火浇熄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相信他说的话。
三十年过去了,听说那棵“驼背”榕树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都已长大成人。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只有榕树旁的溪水,还在汩汩流淌吧?
故乡的榕树呀……
1.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ē zē)蔽茂(shèng sèng) (bī pī)开(pào bào)发
老(cāng chāng) (qǐ qí)异(lóng nóng)密 (jiāo jāo)熄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前进——( ) 直立——( ) 苍老——( )顽强——(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回忆了关于大榕树的( )件事情,包括我和小伙伴( ),老人讲的关于( )的传说,以及大榕树( )的命运。
4.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相信老人讲的传说是真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能看出来作者在大榕树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雨花石
这块雨花石嵌在一个精致的缎面小盒子里。它近似心的形状。①乍看,犹如一汪醇酒,静静地卧在盒子里,轻盈盈的:细看,②好像一面翡翠宝镜,闪闪亮亮,隐约可见一颗红五星从镜里向外放射着光芒。
听爸爸讲,这雨花石因来自南京雨花台而得名。雨花台,那里埋葬着新中国成立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志士,新中国成立后辟为烈士陵园,毛主席曾为烈士纪念碑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
看着这块guāng cǎi duó mù的雨花石,我眼前闪过一幅幅动人的图画。③我仿佛看见,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在传递上级的命令;我仿佛看见,战地卫生员冒着q qiāng lín dàn yǔ护送伤员;我仿佛看见,革命前辈面对敌人的毒刑拷问,áng shǒu tǐng xiōng,毫不屈服。
凝望着这心形的雨花石,④我好像感觉到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心在跳动。他们的热血在沸腾,在他们的心中永远有那颗红五星在闪亮。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宁愿献出自己的一切,⑤他们就像那一颗颗雨花石,用自己的身躯铺成了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沿着这条路去迎接新的黎明和欢乐。
1.雨花石名字的来历是( )。
A.因光彩夺目而得名
B.因像面翡翠宝镜闪闪亮亮而得名
C.因来自南京雨花台而得名
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3个词语。
guāng cǎi duó mù( ) qiāng lín dàn yǔ(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犹如——( )宁愿——( )凝望——( )
4.判断文中画“ ”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5.你喜欢雨花石吗?它让你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奥运呼唤和平
奥运圣火再次点燃,奥运会吸引世人关注的无穷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是和平的盛会。奥运的旗帜,就是和平的旗帜。
然而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就在各国奥运健儿向雅典和平进发之际,仍有入侵者的战机掠过别国的领空;就在奥运赛场上神枪手亮相展示“百步穿杨”功夫之际,一些冲突地区的枪炮却在喷吐着吃人的火舌;就在奥运村里那些不同肤色的“和平使者”用不同的语言唱和平颂歌之际,一些地方的民族仇杀还未止息……
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的赛场。人们期待在赛场上看到各路体育健儿精彩的表现,看到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拼搏精神,同时更希望他们能给世人带来和平与友谊。这正是奥运会长盛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肤色,都可以有自己的节日。但没有哪一个节日能像奥运会这样,把世人召集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奥运是体育的盛会,更是人类的盛典,是世界人民的节日。世人对奥运会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反映出同一个心愿: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但愿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能够点燃世人心中的和平理念,期盼冲突各国和地区支持奥林匹克精神,使我们这个世界不再听到人类相互仇杀的枪炮声。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长盛不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熊熊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奥运会长盛不衰,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发动战争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