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②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②微:指泉声细微。③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1)颔联描绘出秋天怎样的特点?
(2)借景抒情是本首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赏析。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古诗词阅读(5分)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③。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
B. |
【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
C. |
【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
D. |
【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 |
B. |
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 |
C. |
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 |
D. |
尾联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 |
B. |
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 |
C. |
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 |
D. |
尾联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