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无论魏晋。 (  )
(3)余人各复至其家。(  )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
下列加横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道路
C.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D.女有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原处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任选一句即可)
从两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记六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 九世孙。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tǐng)为益州长史,见白,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miǎn)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②长庚星:太白星。③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④任城:今山东济宁。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因以 (2)见白,
(3)更任城 (4)白侍帝
列句中的“以”与“左右以水洒面”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俱假山显 B.吾欲辱之,何
C.其境过清 D.卷石底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力士素贵,耻之。
译: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译:
请从文段中摘出两处能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特点的语句
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尊君在()(2)君久不至()
(3)太丘去()(4)门外()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神态有变化,请你找出对其神态描写的词语,并在此基础上说说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读了这个故事,如果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加横线的词
<1>.即诗四句( ) <2>.自是指物作诗立( )
<3>.以钱币乞之( )<4>.先人还家 ( )
翻译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用原文句子填空(
(1)方仲永的智力发展大概经过三个阶段,即五岁时的 ,十二三岁时的 ,二十以后 。造成他的令人惋惜的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甲】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用:资用,即路费。③御者:驾车的仆夫。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先自其足 (2)不得履
(3)我欲 (4)将为北面
(5)归取之 (6)此数者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反归取之
C.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D.何不试之以足

翻译下列语句。
(1)何不试之以足?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上面的两个故事现已成为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具有什么相同点?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