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
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招纳夷人持节:拿着符节。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乘: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薄:迫近
D.帝注礼之甚渥渥:优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否将君累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谓周失计二虫又何知
C.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风之积不厚
D.县豪子雄乡望长安日下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B.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C.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D.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来受到弹劾,被免去相位。
D.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翻译下面句子
①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②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葬。孺卿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班固《苏武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触柱折辕除:台阶
B.孺卿从河东后土祠:祭祀
C.子卿听陵言。壹:务必
D.自已死久矣分:职责

下列各级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惶恐饮药死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①加老母系保宫②久之,能足音辨人。
C.①子父死亡所恨②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① 泣下沾衿,与武决去② 践华为城,河为池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苏武对汉朝坚贞不贰的是
①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②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③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④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⑤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⑥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是因为两人同是汉朝侍中,同时出使匈奴,而且两人一向交情深厚。
B.李陵为劝降苏武,叙述了苏武的兄长与弟弟服务汉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亲去世,妻子改嫁了,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如今也不知去向了;暗示苏武回去没有好处。
C.苏武却表示,皇帝对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务父亲一样报效朝廷,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
D.李陵被苏武豪言壮语所感动,意识到自己背叛汉朝罪孽深重,于是挥泪与苏武诀别自刎了。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3)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治学(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B. C. D.
2.

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

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 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 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 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4.

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5.

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2)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间水置仓(4)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2.

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3.

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

A. 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 B. 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 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 D. 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4.

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

5.

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有何不同。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3)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4)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jì)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kuài)。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夫晋,何厌之有?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下列的句子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霸上②素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⑤秋毫不敢有所⑥项伯乃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项王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

A.①②⑤⑦/③/④⑥⑨/⑧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

A.曹无伤向项羽密报刘邦“珍宝尽有之”,而范增却说刘邦“财物无所取”,项羽觉得曹无伤说了假话,于是借刘邦的刀杀曹无伤。
B.项羽说的这句话很愚蠢,等于自毁耳目。
C.这是司马迁刻画项羽性格最深刻的一笔,写出了项羽直来直去、心口如一的个性。
D.项羽说这句话前未经深入思考,事后他很后悔。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