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部分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 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 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⑤。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嗃(xiāo),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xuè),细微的声音。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莹与田侯牟约约:结盟 |
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伐:攻打 |
C.王与蛮氏有辩乎辩:辩论,争辩 |
D.臣请为君实之实:证实 |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
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而到了唐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
C.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作为文学家,庄子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 |
D.《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至今流传的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游刃有余”“达人知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都出自《庄子》。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3)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说琴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①。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②,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③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④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⑤,细木欐⑥,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选自《何大复集》,有删改)
【注】① 轸(zhěn) :系琴弦的轴;徽:琴面上按弦的部位记号;越(huó):琴瑟底面的孔。②比排比音节的高低。③ 数次:琴徽的度数合乎次序。④ 伶伦:传说中黄帝时的乐官。⑤ 节:柱子上的斗⑥ 细木欐(lì) :用细木做大梁。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御:用,指弹奏 |
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中:符合 |
C.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道:说出 |
D.自褊而欲求多褊:狭溢,狭小 |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是琴弦之韧疏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①斫以成之;饰以出之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
C.①劲则能弗挠也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D.①一物而众理备焉②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弹琴动作的要诀来比喻人的信用、智慧、仁义和谦逊等品德,以制琴、弹曲的规定和要求,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 |
B.运用托物言志手法,针砭时弊,借琴的制作不当导致琴不中用,批判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不当的社会现象。 |
C.采用主客问答形式,结尾戴仲鹖的回答“一物而众理备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收束全文的同时,又深化了内在的义理。 |
D.“说”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事理。本文议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结构严整紧密,层次清晰;句子整散结合,节奏鲜明。 |
用“/”给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②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湜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出众,出众则奇矣。虎豹之文,不得不炳于犬羊;鸾凤之音,不得不锵于乌鹊;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先之也,乃自然也。必崔嵬然后为岳,必滔天然后为海。明堂之栋,必挠云霓;骊龙之珠,必锢深泉。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学文之初,且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哉?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其仅自见也,将不胜弊矣。孔子讥其身不能者,幸勉而思进之也。
来书所谓浮艳声病之文,耻不为者,虽诚可耻,但虑足下方今不尔,且不能自信其言也。何者?足下举进士,举进士者,有司高张科格,每岁聚者试之,其所取乃足下所不为者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足下方伐柯而舍其斧,可乎哉?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今吾子求之矣,是徒涉而耻濡足也,宁能自信其言哉?
来书所谓汲汲于立法宁人者,乃在位者之事,圣人得势所施为也,非诗赋之任也。功既成,泽既流,咏歌记述,光扬之作作焉。圣人不得势,方以文词行于后。今吾子始学未仕,而急其事,亦太早计矣。
凡来书所谓数者,似言之未称,思之或过;其余则皆善矣。既承嘉惠,敢自疏怠!聊复所为,俟见方尽。湜再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不炳于犬羊炳:鲜艳,明亮 |
B.何遽称力不能哉逮:突然 |
C.有司高张科格格:格律 |
D.聊复所为聊:姑且,暂且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且未自尽其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B.乃在位者之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是徒涉而耻濡足也泉涓涓而始 |
D.孔子讥其身不能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
(2)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作者在信中给了李生哪些建议?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0处)
天 之 利 下 民 其 仁 至 矣 未 有 美 于 味 而 民 不 知 者 便 于 用 而 民不 由 者 厚 于 生 而 民 不 求 者 然 而 暑 雨 亦 怨 之 祁 寒 亦 怨 之 己 不善 而 祸 及 亦 怨 之 己 不 俭 而 贫 及 亦 怨 之 是 民 事 天 其 不 善 至 矣
皮日休《原谤》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那得生灵运!”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成称谢康乐也。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伏诛,高祖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
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
宋既立,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载,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关。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宋书·列传二十七》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秘书郎,蚤亡蚤:通“早” |
B.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异:以……为异 |
C.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逮:赶得上 |
D.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致:达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 | B.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C.与灵运情款异常 | D.有终焉之志 |
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的一组是
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②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③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④既不见知,常怀愤愤⑤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⑥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灵运祖父声名显赫,父亲天质平平,谢灵运却早年聪颖异常,深得祖父和堂叔的喜爱。 |
B.谢灵运承袭康乐公这一爵位,后被高祖任命为太尉参军,在该任上因擅杀门生而被免除职务。 |
C.谢灵运因非议诋毁执政的大臣,被外放为永嘉太守,任职一年即称病弃官,堂弟们劝阻亦不听从。 |
D.谢灵运移居会稽,居所依山傍水,景色幽美,他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情山水游乐其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5分)
(2)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 (5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 帝益重达。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 ,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常遇春传》,有改动)
注:①定远,地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世业农业:以……为职业 |
B.达薄其人薄:看不起 |
C.明年二月,病笃笃:(病)重 |
D.不矜不伐矜:怜悯,同情 |
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 ()
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②以达兼太子少傅 |
B.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②有布衣兄弟称 |
C.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②单车就舍 |
D.①诸将奉持凛凛②延礼儒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率领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 命为统军元帅。 |
B.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
C.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
D.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他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译文:
(2)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译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署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皆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之危坐,终日不倦危:端正 |
B.少长肃然,不敢驰惰肃:严肃 |
C.为设酒食,对之燔契燔:焚烧 |
D.赵郡农民德之德:感激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士谦以振施为务的一组是()
①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②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③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④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
⑤士谦慰谕之曰……遽令放之
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
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学识渊博,淡薄名利。让他做署员外郎,并被推举为品行高尚的人,都找借口推辞了,隋朝建立后,一直没做官。 |
B.李士谦因为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不曾喝过酒吃过肉,所以亲朋好友来到家中,李士谦只用黍子招待。 |
C.李士谦性格宽厚。别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反而替人好好喂着;有人偷割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 |
D.李士谦乐善好施。发生饥荒,他拿尽家里的东西,救济穷人,借此存活的人很多,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短缺之人。 |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