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小明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 验中:

(1)用透明玻璃做实验,是因为它既能透光让小明看到棋子   ,又能   光,让小明看到棋子   的像。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小明将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   (能/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是因为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5)玻璃板下方用方格纸而不用白纸的优点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强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
(1)小强同学使用天平的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在桌面上;
B.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横梁平衡;
C.在天平的右盘放待测物体,另一盘用手加减砝码,必要时可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砝码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
问题:上述步骤中有几处存在明显的错误,请你在错误处用下划线划出,并作更正如下:
(2)请你帮助小强同学完成实验中的部分数据记录和处理.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62.5g;
B.往空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称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砝码的总质量是133g,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g;

C.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体积V= cm3.
D.待测盐水的密度= g/cm3.
(3)关于本实验的误差,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
A.有误差,测量值总比真实值要大一些
B.有误差,测量值总比真实值要小一些
C.有误差,但可通过多次测量来消除误差
D.无误差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的“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中要求必须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③分析乙、丙两次实验现象,能否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④分析甲、丁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1)图1中,木块的长度是cm。
(2)如图2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mm。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把木块水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托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计入下表中。
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三次:把两块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丙),记下相应的示数。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20
4.0

2
20
4.0
4.0
3

8.0

① 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② 比较第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③ 比较第一、三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