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对吗?答:                    
(2)小华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手上的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移近了一些,若观察纸上呈现的光斑     (选填“变大”“先变小后变大”“变小”)则自己的推断是正确.
小明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一个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
(5)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渐渐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移动.(填“上”或“下”)
(6)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7)蜡烛成完整像时,如果用白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则光屛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②

(3)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此时水的沸点为 ℃;

(4)请根据记录的数据正确地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体积相同和水的 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问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3)已知水温下降的特点: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 (选填:”快”或“慢”)。根据这一特点,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36℃ B.39℃ C.42℃ D.45℃

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3)①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浓密的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 (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玮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玮玮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材料和 ,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的关系.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玮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安装实验器材时:

(1)小华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如图是小华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的情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1) ;(2)

(3)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② .
(4)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停止给水加热,水的沸腾将 (选填:“停止”或“继续”),说明水沸腾时应满足的条件是:① 、② .

(5)实验中,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是图 (选填:“a”或“b”).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表.根据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此时的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t/℃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