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的名称,以及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列举出来。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赔款数额最大的是哪一个条约?
(3)材料二中,清朝晚期中国的落后,与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与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三个。
(5)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位唐朝名僧爱日本僧人礼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5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为他在平城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开通于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名僧”是谁?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古代人类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
1988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讲演的时候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反映汉朝、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件各两例。
(2)说一说汉、唐时期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中认为曹操和孙权各自具有什么优势?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读下列材料以及 “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国。”
——《左传》
(1)材料中反映的西周建立之初所实行的什么制度?
(2)西周实行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这种制度到了西周后期以及东周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材料一对什么事件的评述?这一事件于何时最早产生于哪个国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出两例英国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
(3)材料二中说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一例证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