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九年级某班的同学在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采用了如下方法,请你也参与其中,学习并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慕尼黑会议前,丘吉尔对张伯伦政府推行的政策进行了尖锐批评:“如果在纳粹武力威胁下投降,不仅不会给英法两国带来和平和安全,反而会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加危险。”“受到威胁的不仅是捷克斯洛伐克,而且还有一切国家的自由和民主事业。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换得安全,实属误见。”
材料二 2010年5月9日,俄罗斯隆重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2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庆典。《人民日报》报道:“感天动地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从血火搏杀的欧洲战场,到逐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从同仇敌忾的亚洲战场,到大漠硝烟的非洲战场……世界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击法西斯侵略……”
材料三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四 2011年5月21日,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日本宫城县名取市和福岛县福岛市灾区,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灾区民众表示诚挚慰问。温总理说:“我们强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说,我们绝不会延续仇恨。”
(1)下图体现的是二战的阶段和标志事件,请填充图表内7个空白处。

(2)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丘吉尔批评的是什么政策?之后发生的哪些史实印证了丘吉尔的预见(画线部分)?由此分析“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3)举一个例子说明苏联和中国曾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从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到温总理“绝不会延续仇恨”的讲话,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以来共同追寻的目标。历史上合作事例有很多,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探究任务,按步骤回答问题。

步骤一:图说历史——再认历史中的不正当合作
(1)写成上图示意的两个组织相关国家名称。
它们是同盟国的: (填三个国家名)协约国的:(填三个国家名)它们的形成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同盟国:
协约国:
后果:
(2)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这种国际关系是通过什么会议建立起来的?(填两个会议名称)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步骤二:反思认知──感悟正当合作的真谛
(3)你认为在当今世界下人类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合作?(举两例即可)相互间的合作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

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规定:
①尊重中国主权之独立……
②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有力巩固政府;
③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等之原则;
④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允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请回答:
(1)以上条款出自什么条约?该条约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
(2)第三款内容中所谓“机会均等”原则是指美国的什么政策?
(3)第四款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4)该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根据下列步骤回答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理论基础

电磁学
主要标志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1)完成上表。

(2)第一、第二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分别带入了什么新的时代?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3)“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两个)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4)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尽管如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会发生与美国同盟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增强……美国再也不能像二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在材料二图1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二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那么为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的事件是什么?
(2)“九个世界性大国”在近代化的历程中,英国是在什么事件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俄国成为大国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什么?
(3)在英、法、美、俄四国的近代化历程中,从资产阶级斗争的对象上讲,哪两国采用了相同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纵观“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