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d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A%,则300 mL该溶液中c (Cl-)=                    (mol/L)。
(2)无土栽培中,需配制营养液NaH2PO4、Na2HPO4(物质的量之比为4 : 1),已知每升含磷元素0.10mol,现用4.0mol/LH3PO4和固体NaOH配制2 L该营养液需要:
V(H3PO4)=                   (mL),m(NaOH)=                (g)。
(3)甲、乙两烧杯中各成盛有100mL 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 甲 : 乙=1 : 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g)。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I.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主要发生以下三个反应:
2Mg+O22MgO 3Mg+N22Mg3N22Mg+CO22MgO+C
(1)基态氮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2)上述三个反应中所涉及的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MgO的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若MgO晶体密度为ρg/cm3,图示中O2-与O2-的核间距a=.

Ⅱ.Mg3N2溶于水发生反应:Mg3N2+8H2O=3Mg(OH)2↓+2NH3·H2O
(4)氨水中各种微粒间不涉及的作用力是(填选项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5)在一定条件下将NH气与CO2混合可制得尿素[CO(NH22],尿素分子中键的数目为
(6)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氨气,然后加入适量乙醇,溶液中析出深蓝色的[Cu(NH34]SO4晶体。关于该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入乙醇的目的是降低溶剂的极性,促使[Cn(NH3)4]SO4晶体析出
B.该配合物晶体中,N是配位原子,NH3为三角锥型,配位数是4
C.配离子内N原子排列成为平面正方形,可见Cu2+是sp3杂化
D.向该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浓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元素铬及其化合物工业用途广泛,但含+6价铬的污水会损害环境。电镀厂产生的镀铜废水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处理该废水常用直接沉淀法或还原沉淀法。
I.直接沉淀法
(1)已知含铬废水中存在着平衡:。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加入沉淀剂BaCl2溶液之前还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这样有利于沉淀的生成,则生成沉淀的化学式为
Ⅱ,还原沉淀法

(2)下列溶液中可以代替上述流程中溶液的是(填选项序号)。

A.FeSO4溶液 B.浓H2SO4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Na2SO3溶液

(3)上述流程中,每消耗0.1molNa2S2O3转移0.8mole-,则加入Na2S2O3溶液时发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Cr(OH)3的化学性质与Al(OH)3相似。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时要控制溶液的pH不能过高,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实际工业生产中有时还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来测定沉淀后溶液中Cr3+的含量,其原理是Mn++nNaR=nNa++MRn,其中NaR为阳离子交换树脂,Mn+为要测定的离子。
①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原材料质疑是聚苯乙烯,其单体为苯乙烯(),聚苯乙烯的化学式为
②某次测定过程中,将pH=5的废水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测的溶液中Na+比交换前增加了4.6×10-2g/L,则该条件下Cr(OH)3的Ksp的值为

(1 5分)X、Y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两倍,Y的原子序数比X大l.
I.若X.Y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
(1)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填写化学式)。
(2)蛋白质和葡萄糖都是人体需要的有机物,检测葡萄糖存在的实验操作与现象是
(3)已知298K时,X和XO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该温度下X转化为X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Ⅱ.若火山口附近常存在黄色的X单质。
(4)X2的结构示意图为
(5)工业上常用含X元素的矿石制取H2XO4,某工厂利用100吨含X 40%的矿石为原料,制得98%H2XO4溶液100吨,则H2XO4的产率为
(6)工业中常用Y2与石灰浆反应制取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 g Na2CO3固体、0.5 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 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 mL 密度约为1.1 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于水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分别是全部溶解还是部分溶解_________。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2CO3固体溶于水______,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向 盛 有10 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 mL_____,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称取m1 g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时,称其质量为m2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已知:2X(g)+Y(g)a Z(g),T1温度时,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 X和2 mol Y,根据图示回答:

(1)a=__;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min)。
(2)平衡时,Y在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3)下列选项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选填字母)。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C.X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υ(X)=υ(Z)
(4)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升高温度到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Y的转化率的是(选填字母)。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分离出Z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5)X、Y、Z由C、H、O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信息如下:

物质
X
Y
Z
所含元素种数
1
2
3
分子中的电子总数

大于10
18
燃烧热(kJ/mol)
-285.8
-283
-726.5

①则Z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②根据燃烧热数据分析,等质量的X、Y、Z充分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填分子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