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图1. 青蒿素结构简式             图2. 双氢青蒿素结构简式
(化学式:C15H22O5)             (化学式:C15H24O5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    ② 分离提纯    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天然矿泉水的主要成份如下,请认真阅读后填空。

主要成分(mg/L):
碳酸氢根(HCO3):173—205氯离子(Cl):1.0—8.0
硫酸根(SO42):16.08—19.52

(1)“SO42”中数字“2”的含义是
(2)该矿泉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010年我国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志愿者到了玉树后出现了“高原反应”,因为当地空气较稀薄,其中O2的体积分数______21%(填>、=或<);在搜救过程中用搜救犬,搜救犬能找到被压灾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的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

已知A、B、C、D、E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请回答:

(1)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上述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可用“甲+乙→丙+丁”表示,其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
(3)若B、C、D、E都不变,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也不变,A还可能是______。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反应③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填化学式)。
(4)写出④反应的方程式,

根据以下A、B、C、D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在相应位置上。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4)分布在丙氨酸(C3H7O2N)中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