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图1. 青蒿素结构简式 图2. 双氢青蒿素结构简式
(化学式:C15H22O5) (化学式:C15H24O5)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 ② 分离提纯 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 。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水是生命之源,政府为了解决我市人民用水难的问题,于2010年末举行了淮河供水一期工程开工动员誓师大会。
⑴河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消毒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⑵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常用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⑶某同学要净化一杯浑浊的河水,先向河水中加入一定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一段时间,然后过滤,得到的“水”是混合物,因为。
⑷若过滤过程中出现下列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
①滤纸未与漏斗内壁紧贴②未用玻璃棒引流待滤液
③过滤时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你准备如何补救。
⑸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填序号)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水龙头 B.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 C.不间断放水刷牙
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符合下列要求的反应
(1)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2)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3)水参加的化合反应
(4)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用化学符号表示
(1)刚石
(2)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___▲___ b 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若选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若选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中E装置内水变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正放”或“倒置” )在实验桌上。
(3)以下是该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请写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种类 ④元素种类 ⑤物质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2)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如下:
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变化情况的角度分析可知: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
(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表中X=___▲___,在反应中D这种物质可能作___▲__使用。
容器内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选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若B物质为氯酸钾请写出容器内所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