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  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
——《中华网》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请回答:
(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一城市?其性质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名称使农民获得“改革红利” 直接得益于什么政策?
(3)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怎样的最严重后果?依据材料三,指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1)从材料一中可知墨子选拔官员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官吏?
(3)这一制度常设两个主要科目。请你穿破时空选择其中的一个科目去参加考试,你怎样准备考试内容?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也可用材料中的原话)
(5)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二:我们已经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是什么严重失误?
(2)材料二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重要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政权巩固。请回答: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哪一地区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2)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谁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其目的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广大农民“耕着有其田”的期盼,翻身作主,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什么措施?什么时候全国大陆基本完成该项措施?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下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和建立者。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三这首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
(3)根据三段材料所回答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对当今社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什么启示?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姑苏晚报》载: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新生。京杭运河苏州段穿越我市相城区、高新区、金阊区、沧浪区,吴中区、吴江市……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二回答,请指出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最北是哪里?大运河开凿有何重要意义?
(3) 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