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吾母吾师》回答问题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我不但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要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5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这又是个奇迹。我得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母亲于是毫不犹豫给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贴贴。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为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qiè)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作者的母亲从___________时开始学习泰文,那时我才______,便做了__________ 的教师。每当晚饭之后,________ 做功课,___________则学泰文。不过______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_______、_________或报纸、泰语娴熟之后,她又学________ 。现在她又做了______________ 的教师。
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
(1)形容坚持不懈。( )
(2)心里怎样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记忆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
从下面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那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母亲奋发求学这件事,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实践题:你的母亲有什么值得你学习,请简单地写出几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片段,完成练习。
鸟岛位于青海湖的西北部,长近500米,宽约150米,近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黑颈鹤、鸬鹚等10多种候鸟,成群结队(告别返回)故乡,数量达10万只。它们衔草运枝,搬土叼泥,搭窝建巢,产蛋育雏(chú),忙忙碌碌。一登上鸟岛,各式各样的鸟巢(密密层层密密麻麻),五光十色的鸟蛋满地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群鸟翩然飞翔,遮天蔽日,甚为壮观,可谓天下一奇。现在鸟岛已设立自然保护区。
(1)联系片段内容,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用“——”画出写鸟多的词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在鸟岛上看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请写出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草原八月末(节选)
从河北一进入内蒙古境内,一路上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mò méi)脚脖子,但难得(de dé)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她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其他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草原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画“______”的句子,与课文《草原》相比,作者都将草原比作地毯,想一想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画“”的句子,同样深入草原,作者的感受与老舍先生有什么不同?
阅读课文片段,并回答问题。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解释相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 )
②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 )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你再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______”画出句子。
(5)读读画“______”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只知道这么多
1912年4月14日,载(zài zái)着2200多人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在冰海中遇难(nán nàn),船身开始下沉。
人们慌乱地离开轮船,妇女和孩子首先上了救生船。这时,一名妇女大声呼救道:“请给我空出个地方!我的两个孩子在那只救生船上,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有人回答:“这里没有地方了!”孩子们听到妈妈的声音,伤心地哭泣着。
一位陌(mò mè)生的年轻妇女坐在孩子们身边,她从容地站起来说:“我这儿有座位!坐我的位置吧!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说着,她离开了救生船。
不久轮船沉了,这位年轻的妇女和船上1500多人不幸遇难。她是谁?据说是伊文思小姐,乘船要回自己在波士顿的家。关于她的情况,人们只知道这么多。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判断对错。
(1)当一名妇女大声疾呼“请给我空出个地方”时,没有一个人理会她。 ( )
(2)遇难时,是妇女和儿童先上救生船的。 ( )
(3)伊文思把座位让给那位妇女,就是把生的希望给了那位妇女,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 )
3.如果让你为伊文思让座的行为题词,你会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爱即是职责
去年的一天,我陪母亲去医院量血压。
我们在急诊室旁边的医疗室里刚刚坐下,就听见救护车鸣笛而来。急诊科的几个大夫小跑迎上去,从车里抬下一个重症病人。
他们把病人放在抢救室的病床上,主治大夫问清病人的情况后,一边吩咐其他大夫为病人量血压、输液、输氧,一边亲自用双手按压病人的胸部。
病人没有丝毫反应。
病人家属焦急地盯着主治大夫,眼里充满了哀求。
主治大夫翻开病人的眼睑看了看,急忙拔掉病人嘴上的氧气罩,不顾病人满口黏液,俯下身去,用嘴对病人的嘴开始人工呼吸。
所有的大夫都愣住了,因为病人的血压已降为零,心跳也已停止,主治大夫完全可以对病人的家属宣告病人死亡。
过了一会儿,主治大夫站起身,走到病人的家属面前,摇了摇头,轻声说:“他走得很安详……准备后事吧。”
走出抢救室,一位实习生小心地问:“老师,那个人明明已经死了……你对一个死人做人工呼吸,岂不是徒劳无功吗?”
那位主治大夫看了看实习生,严肃地说:“在我这儿,只有病人,没有死人。病人哪怕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作为医生,我们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那就去热爱每一个病人,每一个生命,这是一个医生最起码的职责。”
1.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你对文中的画线句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