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利益于谁的改革?
(4)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北方民族大融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也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材料三: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的统治分别称为什么?
(2)材料一皇帝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她”。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这首《忆昔》诗,描绘了大唐盛世的富庶景象,为开创这一盛世,材料三中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从下图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
(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是对右图的描述,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是
(4)短暂的隋朝还创立了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选官制度,它是什么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其中“孝公”是谁?
(2)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3)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4)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
(5)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
(6)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7)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条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二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些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德国)的大规模夹击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苏联同外界的联系……
———美国总统罗斯福
材料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据外媒透露,2015年9月3日,即我国第二个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举办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并首次邀请外国首脑观礼。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并根据两则材料指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4)
(2)请举出材料二中国不屈服日本征服的一个具体史实。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015年9月3日,我国举办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有何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