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
A.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 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 |
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应是
A.Li Er | B.Zhuang Zhou |
C.Meng Ke | D.Xun Kuang |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
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明末清初,传统儒学得到批判地继承。据此回答16一20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宋明时期孺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据此回答10一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