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偷东西的小孩子与他母亲》回答问题
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同学一块写字石板,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满意,更加夸奖他。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孩长大成小伙子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有一次,他被当场捉住,反绑着双手,被押送到刽子手那里。他跟母亲在后面,捶胸痛哭。这时,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贴耳说一句话。他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来。母亲骂他不孝,犯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使母亲致残。儿子说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给你时,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何至于落到这种可悲的结局,被押去处死呢?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快乐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训)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食物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娇骄)健,四肢(轻清青)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拢垅)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晾)。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座)着,(像象)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瓜)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用“\”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松鼠不是肉食动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秘密武器”
中国国际救援队初次出征就赶上了巴楚、伽师地震。他们凭借自己先进的“秘密武器”大显身手,引起了灾民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秘密武器”又被称为“八大件”。
光学声波探测仪:光学声波探测仪又称“蛇眼”,是利用光反射来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于摄像仪器。救援队员将探头放入需要探测的地方后,探头可360°旋转,而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探头探测到的地方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哪怕是遇险人员被埋在瓦砾深处,利用这个光学声波探测仪,救援人员也可以及时探测到哪里还有遇险人员等待援助。
声波探测仪:声波探测仪利用声音的震动搜救遇难者,仪器的灵敏度非常高,只要幸存者发出微小的声音,声波探测仪都可以探测到。所以即便是被埋在瓦砾中的遇险者已经不能说话,但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弱的声响,声波探测仪都能够及时捕捉到。
红外线探测仪:夜晚照明不足是影响救援工作及时展开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赢得更多的救援时间,科学家充分利用红外线的反射,在黑暗中靠温度来探测事故现场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
搜救犬:除了仪器的应用外,救援队还应用了国际上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好的搜救犬。据救援队副主任任利生介绍,国际救援队共有12只搜救犬,这次随行参加救援的有6只。这些搜救犬是由德国牧羊犬、英国拉布拉多犬和比利时牧羊犬组成。这些搜救犬可以连续工作一天不休息。
气袋:在紧急救援队员随身携带的工具袋中,有一个不过1米见方的气袋,但它的威力却可以把楼板抬起、将钢丝顶弯。由于救援工作一般作业空间都比较狭小,因而所有营救工具都很小巧。据了解,这个小小的气袋能够顶起68吨的重物,以往救援队员对夹在两层楼板之间的遇险者无从下手营救,现在可以用气袋将楼板顶开,将受伤者营救出来。
液压钳:紧急救援队员们随身携带的液压钳体积也不过普通钳子大小,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液压钳却能把倒塌房屋中交错纵横的钢筋一根根剪断,从而为营救工作抢得宝贵时间。
月球灯:救援队员们还随身携带有月球灯,两个月球灯就能够照亮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地方。
海事卫星电话:为了保证通讯的畅通,救援队这次带来了两部海事卫星电话,此外还有步话机等通讯工具以保障救援中信息交流的顺畅。
1.根据短文填空。
( )的时间 ( )的交流 ( )的工作 ( )的因素
2.读短文,找一找,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秘密武器”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员的身上,你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
故乡的竹千姿百态,妙不可言:那一节节挺着大肚子的叫佛肚竹;那楚楚动人,身上泪痕斑斑的,叫斑竹;那修长挺拔、浑身青碧如玉的叫青竹;还有坚硬倔强、昂首挺胸的叫鞭竹……
1.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肚竹(fú fó)倔(jiàng xiáng)
2.这段话介绍了哪几种竹,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好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
蒲公英
蒲公英的叶从根部长出,边缘呈羽状分裂,几片叶子中间,伸出长长的花轴,花轴顶端便是淡黄色的小花。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实何止一朵?当你蹲下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淡黄的小花是由许多小花朵构成的一个花亭。每一个花朵下,长着一个很小的果,每个果上,冒出一撮又长又密的冠毛。一个个小果结成一团,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真是逗人喜爱。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观察蒲公英的,重点写了蒲公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以上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观察一种植物,并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
鲁班造锯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传说现在木工所用的锯子就是鲁班(发现发明)的。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划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发明)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他就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试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1.把这个故事记住,讲给朋友听。
2.用“\”划掉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3.为文中加点的词语,找一个近义词。
伟大——( )端详——( )肯定——( )
4.“观察——想象——试验”让鲁班发明了“锯”。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说说你的真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