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

| A.大规模直接救济 | 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
|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践的经济条件是
| A.“光荣革命”后,英国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
|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
|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
|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下列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 A.西班牙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
| B.英、法、葡等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
| C.意大利的商业优势地位因此得以充分突显 |
| D.西班牙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 |
一群法兰克人穿着东方服装。坐在地毯上进食,他们享用以前欧洲从来没有的可可、玉米、马铃薯等;他们用支票甚至信用卡做生意。这一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14—15世纪 | B.15—16世纪 |
| C.17—18世纪 | D.18世纪中期 |
明末诗人周灿咏《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注:盛泽,镇名)下列对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商品经济发达④浙江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明朝人陆楫认为:“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可见,在陆楫看来
| A.提倡奢侈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B.消费需求推动了明朝工商业的发展 |
| C.民风勤俭之地的经济发展必然缓慢 | D.重农抑商思想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