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革命横扫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二    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在这场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重大发明是什么?这场变革给英国带来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一动力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空前发展?谁被称为“发明大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南北战争主要从哪些方面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统治?
(2)俄国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亚洲哪个国家最早确立资产阶级制度?它在确立资产阶级通知的过程中,经济方面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4)资本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带有野蛮型和掠夺性,请你举出这一时期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典型事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1)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它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出自什么作品?它的作者是谁
(3)这两部作品产生时,中国处于什么社会状态?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什么历史事件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14日,星期三,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以上材料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描述出现在什么重大事件中?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该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这一革命对欧洲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什么?“与大英帝国的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对今后亚太地区在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成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5)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
材料二:当年“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静静躺在高大的封土下。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为汉朝带来了胜利的荣耀与和平的曙光。当他发出“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战争的间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
材料三:

(1)举例说明,匈奴在短暂的东方生活中,对中原汉王朝构成的强大的威胁?
(2)秦朝、西汉初年以及汉武帝时期各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绩的句子,说明了汉武帝为何给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并谈谈你对“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认识?
(4)请说说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