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7~18世纪 ,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玄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皆为非法。
——《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摘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力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英国哪一部法律?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是指何国?这一大国人出现开始于那一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出现”的法律文件名称。
(3)材料三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这部文献是由什么机构制定的?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材料二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陈明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何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近代中国屡遭屈辱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概括三例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史实。
(4)面对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从手工工场制到工厂制的过程,使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主要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几倍、十倍的增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大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出自科学家与工程师之手,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在这里成为实实在在的论断。—梅朝荣《人类简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的煤炭、石油产量呈现怎样相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别指出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以下是《大国法则》的部分内容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1)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于哪个国家?
制度创新: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
(2)请写出17—19世纪英美两个国家为实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而进行的革命各一例。
民主法制: 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
(3)以世界近代史上的美、法两国为例,分别写出反映上述思想的法律文献各一例。
领袖引航: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4)18世纪的北美面临着艰难抉择,请写出当时的这位“引路人”。
历史启示: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5)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依据你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第一二主题,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这对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14至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家说:“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世纪”。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世界现代化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人被发现与世界被发现指的什么?它们对人类迈入近代社会有何共同影响?“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是谁?随着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材料三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并概括这种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引人注目,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局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12%,德国是2.7%;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德国是4.8%。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
材料二 德国大事年表(1871—1905年)

时间
史实
1871年
普法战争,德国获得法国50亿法郎赔款,割占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8年
德国政府发布了实行保护贸易制度的第一个声明
1886年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1903年
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数据反映德国怎样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卡尔·本茨汽车的动力是什么?概括推动德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图A中威廉二世的话反映了德国怎样的对外方针?图B中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哪一集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