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实验:某同学进行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分别注入新鲜α-淀粉酶溶液。
2、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00℃、37℃的水中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两支试管中的pH=6.8,第三支试管中的pH=4,摇均后维持各自温度5 min。
3、在三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并摇均。
观察并记录:(略)
结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
请回答:
(1)该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步骤中不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请回答: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 分析图中A、B、C 三点,可知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作用,其中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原因是。
2011年9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等因发现能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了国际医学界著名的“拉斯克奖”。但是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且受地域性种植影响较大。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实线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框内所示)。请回答问题: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①需要酶催化,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物质有、、等,结构有。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设计培育能生产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等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为提高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的产量,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思路。
(4)利用酵母细胞生产青蒿素与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相比较,明显的优势有、、等。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胡萝卜素提取和酶应用方面的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通常在萃取前要将胡萝卜粉碎和,以提高萃取效率;水蒸气蒸馏法(填“适合”或“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原因是: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可采用法,并以样品作为对照。
(2)若要提高衣物上血渍的去除效果,可在洗衣粉中加入酶,因为该酶能将血红蛋白水解成可溶性的或;若要提高衣物上油渍的去除效果,洗衣粉中可添加酶;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水温过低或过高时洗涤效果不好的原因分别是。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
和。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
①表现型为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其数量比为。
②表现型为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其数量比为。
③表现型均为有芒,发生分离的性状是。
④表现型均为感锈病,发生分离的性状是。
每年的7月~9月为某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
(1)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主要取决于果肉细胞的增加和细胞的增大。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
①在7月29日~9月27日期间,果实内含量下降,可导致成熟期果肉细胞的减弱,果实体积增大减缓。
②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果实内和的含量增加,同时测得果实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多,果实的样色和口味(成熟度)也会发生变化。由此推测上述激素含量的增加,可能促进了生成,促进果实的成熟。
(3)有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