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若干只家蝇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雌雄比例相同。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农药)处理,B组家蝇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对DDT的抗药性强。
(1)控制DDT为唯一实验变量,该实验是一组     实验。
(2)     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根据这个学说,A组家蝇后代抗药性强的原因是:家蝇个体的抗药性存在差异,使用DDT处理,抗药性     的家蝇被淘汰,抗药性     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的变异     给后代。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进化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在研究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时,设计了2组相关实验。这两组实验都使用了相同的玻璃缸2只,且分成A、B两组,每组各放入清水200毫升、少量的水草和5只大小相似的蝌蚪,每天同时喂食、观察记录。

方案一:破坏A组蝌蚪的甲状腺,并且每天向缸中加入5毫克甲状腺制剂。破坏B组蝌蚪的甲状腺,不加入药剂。
方案二:A组的缸中每天加入5毫克甲状腺制剂。B组不加药剂。
分析:
⑴方案一:A组蝌蚪虽然甲状腺被破坏,但是由于补充了__,所以_(填能或不能)发育变态为青蛙。B组蝌蚪因为甲状腺被破坏,所以__(填能或不能)发育成青蛙。说明蝌蚪发育成蛙与__的作用有关。
⑵方案二:A组蝌蚪能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般大小;B组蝌蚪能正常发育。这个实验说明调节生物的生长发育的激素含量__(填过高、正常或过低)对个体也不利。

下图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关于绿色植物产生某种气体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该装置中有_产生。
⑵如果分别向甲、乙、丙装置已收集气体的试管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是否会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如果有会是哪些装置?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在A,B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在两根相同的玻璃棒上各捆上3颗相同的种子,并分别编号。将A烧杯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B烧杯放入冰箱中,几天后观察。

(1)在6颗种子中,你认为____号种子能够萌发,①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2)该实验方案中实际上包括3组对照实验,其中②与⑤对照,主要探究的是_,③与②对照,主要探究的是
(3)如果全部种子都没有萌发,则可能的原因是

下面的文字是《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1日在第五版中的一篇报道:请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岁的聂利是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2011年秋天,她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没有发声器官,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煽动翅膀,使空气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嗡嗡嗡的声音。
2012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材和科普读物产生了怀疑,并开始对蜜蜂发声进行实验。她先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黏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她又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为了找到蜜蜂的发声器官,她把蜜蜂黏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双翅的根部发现了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当蜜蜂发出嗡嗡声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会发声了。她又抓了一些蜜蜂,不损伤它们的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了。
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一文荣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问:
(1)聂利同学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
(2)聂利同学的假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划横线处)的假设是什么?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张小明同学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撰写的探究报告。
“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报告
探究人员:张小明、李小勇探究时间:10月8日
【提出问题】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制定计划】①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将菜青虫卵和其他虫卵放在一起饲养,使卵孵化出幼虫。
②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榨取部分汁液并将汁液涂在一小块滤纸上。
③将饥饿两天的10只菜青虫放在滤纸周围,观察菜青虫是否爬向滤纸。
实施计划:按以上方案实施,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多数菜青虫都爬到滤纸上。
请根据以上的探究报告,完成相应问题。
(1)他的探究报告中,还缺少什么环节?
(2)他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若有,请在下方画横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